• 25阅读
  • 0回复

县委抓紧了,造林工作就做好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2-06
第3版()
专栏:

县委抓紧了,造林工作就做好了
新会县委一九五七年以前对造林抓得不紧,效果很小;以后把造林工作认真抓起来,几年时间,山川面貌大大改变。
本报讯 中共广东省新会县委,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观点出发,在大力发展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的同时,狠抓植树造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使新会县一变而为广东省造林绿化的先进县之一。
尝到了造林的甜头
新会县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肥沃的冲积平原占全县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历来都着力于经营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也在平原上种植柑桔、荔枝、香蕉等果木树,早就成为广东省的一个盛产稻谷、甘蔗、蒲葵、水果、塘鱼的鱼米之乡;而全县约三分之一的山地则缺林少树。解放前,全县八十万亩宜林山地,除八万亩有稀疏的残林外,其余都是光秃秃的。解放后才开始组织群众上山造林,特别是一九五七年农业合作化以后,中共新会县委认真地把造林工作抓起来,经过八年的努力,就大大地改变了山川面貌。到一九六五年止,全县造林面积已达五十二万多亩,占宜林山地的百分之六十三。其中马尾松三十三万亩,竹子七万四千亩,杉四千多亩,杂树和防护林六万九千亩,上山荔枝、沙梨、乌榄等二万三千多亩,木本油材八千多亩。现在,全县许多大小山头松竹并茂;平原水网地区,大部分堤圩植上了竹子、荔枝、水松、苦楝等经济林和用材林;几十个大小墟镇、四百多公里长的公路和村道两旁,绿树成荫、花果夹道。一些造林较早、较好的公社和大队,已经做到竹材全部自给,木材自给一部分。有的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公社、大队,植树造林以后,涵养了水源,调节了气候,粮食生产发展了。有的副业门路不多、生产项目单一的公社、大队,开始有林副产品出售,增加了现金收入。这些地方的农民,开始尝到了造林的甜头,都说:早一年种树,早一年富裕。
关键在于县委抓得紧
从新会县来看,一个县造林绿化工作好不好,关键在于县委是否抓得紧。一九五七年以前,新会县委也年年号召造林,但是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明确认识农林互相促进的关系,实际上把造林当作次要的、附带的工作来抓,每逢造林季节才管一管。“抓而不紧,等于不抓”。结果,各级干部也不重视林业,全县除极少数单位有比较健全的经营林木的组织外,大部分地区是在造林季节才发动群众上山突击几天,过后就很少有人管,因而年年种树,年年不见树成林。据统计,从一九五一年到一九五六年,全县造林共用去五六十万元和二十万个工日,而效果很小。县委认真地总结了造林工作失败的教训,认为主要是县委重视不够,领导不具体,没有发动全党来做这项工作;林业部门没有培养重点,做好典型示范工作;没有向群众做好绿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把群众造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县委检查了在领导生产上的急功近利思想和片面观点,认识到这种做法的危害性,决心纠正过来。这以后,县委便组织干部对全县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制订了十年左右绿化全县的计划。然后,就在全县人民代表大会上、干部会上、城乡群众大会上,广泛宣传这个计划的具体内容,教育干部和群众为国家、为集体、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的幸福,绿化河山。这样,就在全县吹响了向荒山、向一切宜林地进军的号角。
发挥样板的示范作用
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造林工作提到县委的重要日程上来了。县委分工由一个常委领导造林工作,县委每年都要集中研究几次,县、公社进行生产检查评比活动,把造林工作列为主要内容之一。由于造林既是季节性的又是长期性的工作,所以除了每年在关键时期集中抓一段以外,其它时间主要由专业部门按照县委规定的计划、方针政策来部署和进行工作,事实上并没有增加县委许多负担,没有同其他工作发生很大矛盾。这些年来,新会县委在领导林业生产中,主要是抓了培养典型,以点带面的工作。从一九五八年开始,县委便选择有万亩宜林荒山的圭峰山作为全县造林的示范点。县委派一名常委负责领导圭峰山的造林工作,从县委书记到各个县委委员都上山种过树,亲身体会栽培林木的艰辛,培养对林业的感情。县委又组织了大批下放干部、工人、学生和城镇居民参加开发圭峰山的劳动,经过几年努力,已经把圭峰山建设成为出产木材、水果、花木、蜂蜜、牲畜的基地。开发圭峰山的成就,打开了新会人的眼界。在县委的带动下,全县二十二个公社,绝大多数有自己造林的重点,建立了社办林场。
新会县县、社两级干部经营的这些造林重点,不但起了样板示范的作用,而且成为训练技术人才,试验介绍树种和繁育供应种苗的基地,对推动全县造林工作起了很大作用。如平原水网地区的礼乐公社,根据当地的特点,选择堤圩搞造林重点,在境内三十五公里长的堤圩斜坡上种荔枝、水松等经济林和用材林一万九千多株,并间种蒲葵、香蕉等经济作物二十万株,打破了过去堤圩上不种树木和经济作物,以免影响堤围安全的陈规。七年多来,几经洪水考验,堤圩从未出过险。果木和经济作物的收入很可观,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五年,上缴给公社八万多元。公社用这笔钱来岁修堤围,建筑小型水利,支付排灌站的电费,减轻了生产队的负担,群众非常满意。他们说:“堤圩绿化,以堤养堤,办法真好。”全县许多水网地区的公社、大队,都以礼乐公社为榜样,把堤圩绿化起来。由于有了县、社两级的造林重点作示范、作基地,因而推动全县的造林工作由点到面地迅速发展了起来。
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新会县委在领导造林营林工作的过程中,也遇到过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们不灰心、不后退,坚持领导群众继续前进。一九六○年以前,全县曾先后从广宁县引进七百多万株竹苗,分给各地种植,大部分没有种活。群众意见很多,说本县不宜种植竹子。县委不甘心失败,同林业技术人员一道研究分析了本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肯定新会县适宜于种竹子,群众种竹成活率差,是经验不足造成的。当时的县委书记党向民,为了教育干部和群众相信本县种竹可以成功,在自己的门前种了几棵竹。县委副书记谭星越,到了种竹屡次失败的双水公社上凌大队,上山检查竹苗成活率,和干部一起分析研究,并且建议他们到种竹成功的牛湾公社和崖西公社参观访问,终于帮助他们找到了种竹失败的原因。现在,上凌大队已有二千三百多亩竹子长大成林,三年来共收入五万多元。
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新会县在植树造林中,做到了“适时适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什么地方种什么树,都经过群众讨论,经过科学研究和试验,才大量推广。山地上种植柑桔不行,就改种荔枝,高山上种植桉树长不大,就改种相思和杉树;低温、矮山种植杉树失败,就把杉树移到低温的高山下去种,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县委还认真贯彻了“以林为主、农林间作、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针,因而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崖西公社林场从一九五八年办场以来,在造林的同时,每年都利用山地种植花生、甘蔗、番薯及其他短期作物,并发展养蜂、养家禽等副业生产。七年多来,这些短期生产收入二十余万元,解决了林场建设的资金来源,在公社投资很少的情况下,完成了造林一万二千多亩的任务。全县没有一个单位因造林而影响到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
认真执行造林政策
新会县委在领导全县的林业生产上,认真执行了以人民公社集体造林为主的方针。而在人民公社内部,又实行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一齐造林,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正确地处理三级经济的关系,贯彻执行互利政策,充分地发挥了各级造林的积极性。据统计,人民公社三级造林的面积,占全县有林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三强。此外,国营农、林场六个,造林十三万六千二百多亩,占全县有林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六。其余是国家机关企业单位、学校、城镇园林处经营的林场,和社员个人在屋前屋后种植的树木。
人民公社各级组织造林,都采取群众性的突击和专业队相结合的办法,每年造林季节发动群众突击植树,专业队则负责做好造林前的准备工作和造林后的管理、抚育和林产品的收获工作。全县各公社、生产队共有造林专业人员八千三百多人,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三点五。造林季节参加突击植树的劳动力,约占农业总劳动力的一半,工作时间十天左右。看来,新会县每年造林营林所花费的劳动力并不多,而创造的财富却很大。据估计,到一九七○年,全县林产品的收入,约等于一九六五年全县粮食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强。(附图片)
新疆皮山县从一九五八年到现在,已培植起长达八十六公里的二十八条防沙林、四百四十多条农田防护林。这是卫星公社四大队的社员继续在绿洲边缘植树造林,改造戈壁。
新华社记者 岳国芳摄
广东省电白县南部沿海地区的南海公社,从一九五六年开始,年年坚持造林,现在已初步遏制了风沙的为害,废耕的田地全部恢复了耕种。这是南海公社炮台大队恢复耕种的一部分田地。
   新华社记者 张家昌摄
黑龙江省绿色海洋林场自力更生创造和改制了从播种到抚育的一系列林业机具,既节省了大量劳动力,又提高了抚育林木的质量。这是林场职工正在使用机械抚育幼林。  新华社记者 刘非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