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用不断革命精神破“节约到顶”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2-08
第1版()
专栏:

用不断革命精神破“节约到顶”思想
上海酒精厂耗煤节节下降,从“一吨酒精吨半煤”,到“一吨酒精一吨煤”,到接近“一吨酒精半吨煤”。
本报讯 全国节约煤炭先进单位——上海酒精厂,经过八年的努力,去年每生产一吨酒精所用的煤,平均从过去的一千五百九十公斤,降低到五百九十多公斤。据目前掌握的国外技术资料来看,这个煤耗量,比世界上酒精工业十分发达、煤炭消耗很低的国家还要低。煤耗逐年降低,给生产发展创造了条件,酒精产量比过去增长了两倍。
上海酒精厂一直把节约煤炭看作是贯彻执行勤俭建国方针的重大问题。他们在煤炭供应比较困难的时候抓节约,在煤炭供应比较充裕的时候也抓节约;在单位产品煤耗高的时候抓节约,在煤耗已经很低的时候也抓节约;在未被评为先进单位的时候抓节约,在被评为全国节约标兵以后继续抓节约。
刚开展节约煤炭的时候,不少职工认为:煤炭在酒精生产的整个成本中,只占百分之十,比重很小,即算花很大力气节约几斤煤,也降低不了多少成本,油水不大;还不如想办法提高酒精的产量,产量上去了,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即使多用些煤,还是合算的。
上海酒精厂党支部从职工群众反映的活思想中体会到,节约煤炭,不是单纯抓技术的问题,而是首先要抓政治思想工作。于是组织职工讨论节约煤炭的政治意义。职工们认识到: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日益发展,国家对酒精的需要量不断增加,但是,上海工业生产用煤要大量从外地运来,国家不可能完全按酒精产量增长比例增加煤炭供应;即使供应了,厂里的锅炉、煤场也不够用。所以,如果只抓产量,不努力节约煤炭,就是想多生产酒精,也多不起来。这是不符合多快好省的总路线的精神的。根据这个认识,大家从各个方面想办法,把一些“赤膊”的管道包扎起来,把多余的管道拆掉,减少了汽和水的损耗。一九五八年的煤耗就比一九五七年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一,节省了一千二百多吨煤炭,酒精产量也增长了五成。
由于煤耗连年降低,到一九六二年,有人认为:“潜力挖尽、节约到顶”了。工厂领导方面又领导职工把本厂的生产情况同国外的先进水平对比,使大家看到有些国家每吨酒精用煤还不到一吨,而当时厂里仍要用一吨以上。对比,大大打开了职工们的眼界,提高了职工们赶上国外先进水平、为国家争气的政治热情。很多人觉得过去几年一些有形的浪费减少了,但是很多无形的浪费还大量存在。于是,“一吨酒精一吨煤”的口号,又成为全厂职工奋斗的目标。到这一年底,每吨酒精的煤耗降低到九百四十多公斤。
一九六五年年初,工厂领导方面进一步提出了要在煤耗上迎头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大大地激发了全厂职工的革命热情,扫掉了一部分职工中新的“节约到顶”思想。有的老工人说:“我们一定要赶到头里去,为祖国争光!为什么不能在煤耗上叫国外来赶赶我们?”职工们进一步改革了生产工艺,终于使每吨酒精的耗煤量又降低了近两成。
不断进行思想教育的结果,节约煤炭已在职工的思想上扎下很深的根子。炉子间的工人连炉排旁边的细缝,也设法严严堵住,不让一点煤屑漏出来。职工们这种为国家爱惜煤炭的革命精神,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物质力量。同样一吨煤,在今天的上海酒精厂,已经能顶过去两吨半的用场。
这个厂的节煤是结合着节电、节粮的要求一起开展起来的。职工们为了节约这些物资,年年都搞技术革新,改进工艺。尤其是最近三四年间,随着节约用煤等工作不断深入,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负责供应全厂蒸汽的炉子间,前几年用三台锅炉,还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现在,产量上去了,可是因为蒸汽用得很省,只用了一台锅炉,就满足了全厂需要,省了煤炭、设备,还节省了许多人力。
目前,这个工厂正在进一步突出政治,继续开展技术革新,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吨酒精半吨煤”的水平,节省更多的煤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