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发展农业要靠毛泽东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2-14
第3版()
专栏:

发展农业要靠毛泽东思想
北京平谷县门楼庄公社南张岱大队党支部书记 张体伦
在我们国家里,发展农业,增产粮食靠什么?最根本的一条就是靠毛泽东思想挂帅;突出政治,也就是让全体社员学好毛主席的书,懂得种地为革命、种地讲科学的道理,别的路是没有的。
靠毛主席著作促进人的思想革命化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组织干部、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去调动人的积极因素。突出政治也就是突出毛泽东思想。群众有了思想问题,你给他讲应当这样,不应当那样,这也叫思想政治工作;但是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拿出毛主席的书来,让群众知道毛主席是怎么说的。这样,一讲就灵,而且解决得彻底,长期起作用。我们觉得这是因为毛主席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说的话是真理,讲得深,讲得透,容易懂。当然,这要有个宣传和组织的过程。宣传毛主席思想,也要通俗易懂。我们采取的是用具体事例说明问题的方法,比如,毛主席过去说能打倒日本、打倒蒋介石,就打倒了;提出打倒地主,我们就分得了土地;说组织起来好,我们就有了今天的好生活;说农业机械化,我们就有了电井能浇地等等。毛主席又领导我们搞三大革命运动,也一定能实现。群众一点就通,越听越信服。
一九六二年,我们大队受涝灾,社员情绪低落,有些人指望政府救济。当时,我就组织大家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里的一段:“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和《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里的:“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大家又对比了新旧社会受灾后的不同遭遇,一致认为:毛主席说的对,一定按毛主席的指示去做。提出“洼地丢了上地找,粮食丢了蔬菜找,早的丢了晚的找”的口号。我同社员逐块查灾情,订措施。把冲倒的玉米、谷子一棵棵扶起来,给晚玉米削尖、追肥;给白薯地中耕,减少土壤含水量。结果粮食反而比上年增产,不但没要国家救济,还卖给国家二十一万五千斤粮食。就是这样,有了毛主席思想,改变了人的精神面貌,受了灾也可以顶住。
过去我们大队有个老贫农,经常说怪话,骂骂咧咧,谁也奈何不得。有些同志认为对这样的人只有批评,压一压。我想,越批评疙瘩会越大。我分析,他出身好,思想上也必然有先进与落后的斗争,一定要抓住他思想上的积极因素,按《矛盾论》的观点,促使矛盾转化。有一天,我们发现他在地里赶走一头吃麦苗的猪,就表扬了他。第二天一早,他又挑水浇了门前的两棵树,又表扬了他,并且号召社员向他学习。他很高兴,回家又教育他儿子要服从领导,好好干,按时出勤。他儿子练兵好,也得到了表扬。从此,他完全转变了,经常扫街,给军属和困难户挑水。结果在一九六五年被评为五好社员。
由于我们注意了用毛主席思想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社员中政治空气大大加强,“种田为革命”的思想深入人心,并已成为实际行动。一心为集体,关心别人的好人好事不断出现。社员尝到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甜头,参加学习的人越来越多。
靠辩证法种田
种什么粮食收什么粮食,这是肯定的,可是收多少,就得由人来决定。只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敢于革命,敢于改造自然,就能改变不利的条件。我们提出“夺高产,穷变富”的口号,措施是彻底改洼换沙。有的群众说:“没有千顷地,别想打万石粮。”“我们庄条件不好,没法改变。”我们就组织群众学习了“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一段话。在讨论中,大家认识到:具有革命精神的人能掌握土地,改变土地。地靠人去种。同样的条件,决定粮食能不能高产的是人,不是土地。有的举例说:“园子地也是地,为什么能高产,还不是水肥条件好?”这样一说,大家的劲头就起来了。社员说:“今冬流点汗,明年保增产。”结果,二百亩岗地,用了一冬一春的时间就改成梯田,四百亩洼地也改成台田,六百来亩沙地铺上坑泥,改成了好地。土地变,产量就上去了。一九五八年,亩产一百五十八斤,还要吃国家供应粮;到一九六五年,亩产提高到六百七十斤,卖给国家余粮四十七万五千斤。社员说:“毛主席著作力量大,瘠薄土地能搬家。”
在生产中,新旧思想、进步与落后思想之间的斗争是经常存在的。一九六三年,我们推广密植和种两茬作物时,就遇到这个问题。群众对密植还接受不了,他们说:“垄大苗稀秸秆粗,粮食不少打,秸秆不少出。”硬推行当然不行。毛主席说:“当着群众还不觉悟的时候,我们要进攻,那是冒险主义。群众不愿干的事,我们硬要领导他们去干,其结果必然失败。”怎么办?我们就组织老农、干部、技术员三结合共同试验,用事实改变社员的看法,推动内因起作用,使采用新技术成为群众自觉自愿的行动。开始,有些社员不相信能成功,要跟我打赌。到秋后,一百二十多亩小垄密植的小麦中,有六十亩亩产四百二十八斤,有十五亩亩产五百二十三斤,另五十五亩亩产三百二十斤。没密植的地,产量就低。有的社员又说:小片可以增产,大片就不行了。我们又组织大家学习了《矛盾论》里认识事物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规律的论述,使大家认识到既然小片能增产,大片地一样种法,也能增产。到一九六四年,我们全改成小垄密植,产量比过去提高一倍。一九六三年,我在二队搞了几十亩小麦套种玉米,亩产五百九十多斤。一九六五年又搞大麦、稻子两茬,亩产一千六百多斤。这时候社员反而说种少了。
一九六五年,棉花种得细,种得好,增产的决心也大。可是不能按时现蕾。技术员抱着书本说:“现蕾最晚不能过六月二十日,不然霜后花减产。”群众却说:“棉花不害羞,里里拉拉长一秋。”不管哪种看法,都把棉花生长期看成是不变的、死的。我们就学习《实践论》,毛主席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我想,棉花为什么不现蕾,参加劳动后不就知道了吗?于是我就参加棉田管理,经过观察,看出来是下种时天寒,以后又天旱缺水,又套书本经验,老蹲苗,因此不现蕾。我们分析,天时不是绝对的,要改变条件,促使它生长,争取按时现蕾,消灭霜后花。我们采取了浇水、追肥的措施以后,一下子就长上来了。结果亩产达到一百一十八斤。运用唯物辩证法大破形而上学,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结果,不仅棉花得到丰收,而且再一次尝到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甜头。
一九六五年春季,我去上海参观,看到了上海人民种田为革命、实干苦干的巨大成绩,特别是南汇县搞的格子田对我吸引力最大。回村以后,我就到二队去搞格子田,初步方案是埂上种玉米,埂边种豆子,沟底种水、旱稻。群众一听就说不行,他们告诉我:垄小、苗密不能中耕,一刮风就要倒伏,上海无霜期长,北方无霜期短,稻子熟不了,又耽误种麦。我也打了闷雷,是我错了,还是群众不接受新鲜事物呢?于是,我就看《实践论》,毛主席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我就想,我主观上想搞好,却不顾气候、品种,也没跟群众商量。毛主席这话就象专批评我一样。于是,我就在社员会上检查了主观主义、盲动主义、风头主义的错误。大家一块研究计划,按格子田的基本要求和做法,因地制宜,改变了作物安排。结果亩产八百六十多斤。而一样的地,老种法只收七百多斤。这一次,我不仅摸到了种格子田的一些规律,更重要的是使我进一步懂得种田必须老老实实,依靠群众,这对我来说比多打几百斤粮食的意义还要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