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我们的好“班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2-19
第2版()
专栏:

我们的好“班长”
河南兰考县委副书记 张钦礼
毛主席的好学生,我们的好“班长”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快两年了。两年来,兰考人民,兰考的干部,一直在怀念着焦裕禄同志。一提起他来,很多人就觉得有一股力量,督促着自己按照毛主席指出的方向奋勇前进。
在兰考人民最困难的时候,焦裕禄同志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给人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他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了我们县委这“一班人”,使我们有了领导群众、依靠群众战胜“三害”的信心和勇气。而在除治“三害”的斗争中,又是他善于走群众路线,善于“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因此,他在斗争中也是最英勇最果敢的人。
在我的案头挂着他那张临终前在医院给我的照片。这张照片他曾经带在身上。照片的下部,有一片花斑,是他在工作中,在病床上,因肝痛而流出的冷汗所浸染的。在照片左边,我挂上了他的出席党的河南省二届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证,在右边挂上了他的党的县代表大会的主席团证。每当我工作遇到困难或者顺利的时候,我便在夜里坐在案前,面对着焦裕禄同志,想着党的教导,想着我该怎样去工作。困难时他给了我力量,顺利时他让我警惕。这时,焦裕禄同志的形象,就在我的眼前活动起来……
一个乐观而豪爽的人
我是在县委会上第一次看见他的。这个朴素的陌生人,当时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只把他当作是上级派来搞救灾工作的干部。但是,他对每个人的发言都很有兴趣,专注地倾听着,而且要问清一些重要的细节。他那种如饥如渴急切地要了解情况的样子,强烈地吸引了我。毛主席说,一切事情最怕认真。这个人听人家讲话是那样的认真,我很想弄清这个认真的人是谁。
我一知道他是新来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时,便径直地去找他,他不在屋,第二天又去找,他已经下乡走了。
他回到县委来是七八天以后。在县委会上,他津津有味地讲着兰考是个大有可为的地方。那种乐观、豪爽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我。这种说法,我过去是很少听到的。他说:“群众愿意在盐碱地上种香春柳。香春柳春天开一次花,夏天开一次花,秋天又开一次花,一年过三个春天,开三次花,所以叫‘三春柳’。兰考人把‘三’字念成了‘香’字,是很有意思的。”焦裕禄同志的这些话,简直使我听呆了。那白茫茫的盐碱地,竟是个三季春花一片郁香的地方。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兰考人,过去却没有注意这个常见的东西。而他,是个山东人,几天内向群众调查就摸到了香春柳的底细。说起兰考的泡桐来,焦裕禄同志的兴致更高了。他说:“兰考泡桐,闻名中外,卖到国外去,换取外汇,能支援国家建设。”接着他又很惋惜地说:“对泡桐爱护不够。老桐树根部生的幼芽,可以培植成大树,现在没有保护好,有的被羊啃掉了,实在可惜。”散会后,他约我一同去木材公司,调查桐板的收购和出口情况。当他知道每立方米桐板价值一百多元时,高兴极了。
当时,我们都被严重的救灾工作压的喘不过气来。而他,却是这样的乐观,对全县的前途这样充满信心。这使我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毛主席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焦裕禄同志正是由于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了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很自然地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兰考。他一来,就用毛主席的观点端正我们的看法;他一来,就举起毛泽东思想这面伟大的红旗,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改进我们县委的全盘工作。
先做调查研究不开无准备的会
一天,我同他站在城北一条大堤上。见北方半空,一片黄色的风沙滚滚而来。他问道:“这风是从哪里来的?”我说:“是从朱庵村后的黄河故道里。”他说:“风有风路,人有人路。不知道这风沙落向哪里?”这时,我才注意到风沙确实是有路的,这个风头前进了不远,就一路西南,一路东南,浩荡而去。从此焦裕禄同志提出了查风口查水路的建议。
他和县委的同志们,经常住在生产队里,调查研究,领导群众和灾害斗争。当他或别的委员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了什么问题,需要县委开会解决时,他就打电话详细的告诉我们。他对情况谈的是那样的细致,甚至能说出一大串贫农社员的名字和他们的具体意见。最后,他总是提出自己的工作建议。他说完了,就问道:“你那里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假若是的,你有什么补充?”他若在县委机关遇到了什么问题,也亲自打电话给在乡下的每一位县委委员,征求意见。这时,你简单地表示同意是不行的,他要求你拿出下边的具体情况,来说明他提的问题是不是合乎实际。这种情况交流的过程,实际上是让县委的同志们对问题取得一致认识的过程,是对县委一次会议进行准备的过程。等到一切都酝酿得差不多了,他便约定一个日子,大家一同回到县委开会。会上,大家发言热烈,各抒己见。只用不长的时间,就形成了决议。最后,他总是说:“各奔前程吧。”我们带着集中起来的意见,又分头去执行了。
毛主席说:“开会要事先通知,……并且早作准备。”“如果没有准备,就不要急于开会。”又说:“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这对于取得共同的语言是很重要的。”焦裕禄同志正是按照毛主席的教导来领导县委会议的。他提倡的“准备”,就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作调查研究,并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互通情报”。因为我们的“班长”带头这样做,督促大家这样做,因此,县委会议开起来既短又解决问题。
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
县委开会,焦裕禄同志总是选一个能看到每一个同志,能听见每一句话的地方坐下来,在面前摊出四五个笔记本子,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发言。他一会儿在这个本子上记下好的经验,一会儿在那个本子上记下提出的问题,就是听有关情况的汇报,他也是分门别类记录的。这种记录方法,很适合他亲自写报告,写总结的习惯,他从来不叫办公室的同志为他起草报告。
县委会的意见并不都是一致的。常有一个同志在讨论中提出了不正确的意见,他在做结论时,总是给这个同志许多启示,给他留下考虑的余地,留下实践的余地。
有一次常委会讨论拆除旧有的太行堤,因为这个堤在汛期阻碍排水。规划是我起草的。我说:“要一年半时间才能完成这项计划。”焦裕禄同志问道:“能不能三个月完成?”我肯定说:“不能。”我是作过详细的人力、工效的计算的。焦裕禄说:“你再想想。”我不相信三个月能完成,说:“咱俩的意见不一致。”听了这句很重的话,他笑了。说:“你想一想,水是怎么流的?水不是漫地流,是顺着泊洼流的。咱们再去看看,在低洼处顺着流势扒一些口子,少做些工,也许两三个月就能完成它。”听了他的话,第二天我就跑到太行堤上去看。一看,我恍然大悟,事实正是那样,大堤无需全部拆除,只要在阻水口扒三个各有百十步宽的口子,就行了。作规划时,我曾经到这里看过四五次。唯有这次看,才看到了真正的问题。结果,只用一周时间,就做完了这项工作,汛期排涝十分顺利。
毛主席说:“对正确的意见,必须听,并且照它做。”“对下面来的错误意见也要听,根本不听是不对的;不过听了而不照它做,并且要给以批评。”焦裕禄同志正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的。
同志间的谅解和友谊
焦裕禄同志主张对干部实行“面对面的领导,苦口婆心的教育”。他把这看作是对待阶级兄弟的感情问题。为此,他即使受了暂时不了解他的同志们的批评,也甘之如饴。县委常委老潘同志就是对他的这种作法曾经有过不同意见的。有一次,在县委会议上,老潘对他的这种作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说话的声音很大,脸都气红了。而焦裕禄同志却微笑着,连一点儿声色都没有。他真是个没有私心杂念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为了人民的利益,他是什么话都能听下去的。
毛主席说,书记和委员之间的谅解、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焦裕禄同志是一个忘“我”的人,老潘那个意见尽管不正确,但是他理解老潘自以为对,才为革命利益提出的。因此,他按毛主席的指示办,谅解老潘,以团结、友谊为重,而不以个人是否“委屈”来处理问题,来处理同志间的关系。
他坚信群众的力量
和智慧无穷无尽
有时,在我们眼里是一件平凡的事物,叫焦裕禄同志一鉴定,立即成了金光闪闪的宝物。有一个时期,我们想用比植树固沙见效更快的办法,来制服沙害。但是,那里有呢?焦裕禄同志说:“群众那里有丰富的经验”。我们听了这话,当时却想,受沙害的地区,群众也是束手无策。
有一次,我从张庄的贫农魏铎彬的口中,听说他用淤泥土在一个早上把他母亲的坟封住了,几年内,这个坟再没有被风沙吹动。我把这件事对焦裕禄同志说了,他说:“一个人,一个坟,一个早晨,就能成功。我们运用人民公社的力量,一百人,一千人,一万人,十几万人,干一年,二年,三年,凡是近处有淤泥可取的沙丘,都用淤泥封住,栽上树,种上草,岂不是把骇人听闻的沙丘,变成了锦绣!”
他这一片话,我听了很激动。我们立即进一步作了调查和小面积试验,成功后大力推广。全县只用三个月的时间,就把为害农作物的一千多个沙丘,全部封住了。
象这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事例,在焦裕禄同志身上还有很多。我常常想,他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在毛主席的著作里我找到了答案。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又说:“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焦裕禄同志正是因为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了自己的头脑,才在人民群众中发现了“珍宝”。
焦裕禄同志,学习你,做你的后来人
焦裕禄对我说过的许多话,我都时刻铭记在心。每想起他对我说的这样的话,就特别激动。他说:“战争年代,你在这块土地上打仗;建设时期,你在这块土地上搞建设。多高兴呀!”这句话,在我心里有千百斤重的分量。每记起他这段话,战争年代前县委书记范黄同志在兰考牺牲的情景,九个同志在一个月内先后牺牲的情景,都出现在我的面前。如今,在这一群人的后面,又多了一个高大英勇的无产阶级战士——为兰考人民献出了生命的焦裕禄同志。在这些先烈面前,在焦裕禄同志面前,我只有象他们那样的斗争、工作,才觉得稍稍心安一点。焦裕禄同志,我一定学习你,做你的后来人。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为建设新兰考,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新华社郑州十八日电)(附图片)
兰考县广大干部以焦裕禄为榜样,深入群众,关心人民疾苦,团结群众,建设新兰考。这是中共兰考县委副书记、焦裕禄同志生前的亲密战友张钦礼(前左)到南彰公社检查水利工程进展情况,和社员们亲切谈话。 新华社记者 严世昌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