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我摸到了检修工作的一些规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2-19
第3版()
专栏:

我摸到了检修工作的一些规律
京西矿务局长沟峪煤矿机电设备检修班班长 王永贵
编者按 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随着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广泛深入地发展,这个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工农兵群众所掌握,在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进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里发表的几位工人同志的文章,又一次地证明了这一点。
毛泽东同志说:“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事实也正是这样。王永贵同志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了检修工作中的被动和主动、好和快、主角和配角等一系列的相互关系,就大大地改进了自己的工作;哈尔滨机联机械厂的一些同志学习和运用了辩证法,就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绩。
被动和主动
我以前是个装岩司机,一九六一年开始检修装岩机,开始当检修工时,没有掌握住检修工作的规律,真是“狗咬刺猬不知从那儿下嘴”。几台装岩机经常出毛病,我就整天忙着应付。有时刚刚抢修完装岩机,人还没有走出井口,井口的电话就等着让我回去了。几千米的大巷,我就来回折腾,夜里睡觉连工作服也不敢脱。由于检修质量不好,影响了掘进进尺,掌子面工人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这那儿是装岩机,是挡道机、障碍机。”工作很被动,自己也很苦恼。后来学习了毛主席著作,认识到机器老是修不好,就是因为我没有掌握装岩机的性能和它的运动规律。于是,我一方面阅读技术书籍,一方面在检修过程中研究造成机器损坏的原因。装岩机与别的机器有什么不同?天长日久,我逐渐发现:装岩机每天在井下运行装岩,不断地“前进”和“后退”,把石头装进铲斗,又扣入矿车,日日夜夜同千百吨石头碰撞。这种前进与后退的冲击力和不断的震动,使装岩机的零件很容易松动、损坏。要检修好装岩机,必须掌握装岩机这种特殊的运动形式,这就是装岩机区别于其它固定设备(如压风机、水泵、绞车等)的特殊性,装岩机的一切故障、磨损,绝大多数是由此引起的。掌握了装岩机的这个特点,在检修工作上就抓住了主要矛盾。要做好装岩机的检修工作,必须扭转过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从根本上加固装岩机各个部件,使它延长寿命,牢固耐用。就拿装岩机行走部的减速箱漏油问题来说,开始我以为是隔垫纸太薄了,就加了一层,又刷上一层铅油,还是照样漏油。我再检查,又发现螺丝松动,我把螺丝打了孔,用铅丝穿起来固定住,可是漏油问题还未解决。我怀疑机器结构不好,但是,为什么提升部的减速箱不漏油呢?我把两种减速箱作了比较,原来提升部减速箱受震动小,行走部减速箱受震动大,因此造成螺丝松动,盖板不严,这才是漏油的主要原因。我们就在减速箱底部焊上了一块托铁,一方面加固了减速箱,一方面减小了减速箱受到的冲击力。根据同样的道理,又在减速箱上面焊了块压铁,防止盖板松动错位,经过这次改进,基本上解决了行走部减速箱漏油的问题。这说明要做好装岩机的检修工作,必须掌握装岩机这种机器运转的特殊规律,并且从这个特殊规律出发去考虑装岩机的一切问题。这样做以后,装岩机坏的少了,机器寿命延长了,我的工作也逐渐走上了正轨。毛主席教导我们:“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为什么我的工作过去一直被动,现在比较主动了呢?就是因为我过去不懂得装岩机的性质,更不懂得它和大石头的联系,人被机器制住了。而在我摸透了机器的脾气,降伏了机器以后,机器就乖乖地听人使唤,为生产服务了。我的工作也就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了。
好和快
要使装岩机的检修工作适应生产需要,就要保证检修质量好、速度快。实现好和快的一个重要关键是必须准备足够的备品配件。装岩机上那些配件容易损坏,消耗量大,就要多准备些,检修时就不会因为缺少某个配件而用其它不合格的配件代替,影响质量;也不会因为等待加工某个配件而停工,影响检修速度。过去我们曾经吃过备品配件不足的苦头。有一次鼓轮上的轴瓦坏了,没有备品,只好临时叫车工去旋,可是又怕影响生产,装岩机就带病运行,结果把瓦件螺丝折断了,整个机器只好出井修理。有时候机器很长时间修不出来,也是因为没有备品。我们吃一堑就长一智,从此以后,每次机器出井,什么地方损坏,需要什么配件,都一一记录下来,建立了检修卡片,掌握了每台装岩机的病历。这样,就逐渐摸到了规律,知道了那些配件易坏,那些配件不易坏。有了充足的备品配件,有备无患,就为又好又快地完成检修任务创造了条件。
检修工作的任务,就是要把坏的机器修理好,保证质量是第一条。但是在检修时往往井下一催,我们就着了急,思想上就片面地只顾快,忽视好。有的同志对零件就不仔细选择了,说什么“差一寸,凑合使”。可是客观规律是不能凭我们主观愿望去凑合的,忽视质量的结果,不是连续发生新故障,就是坏得更快。有一次因为检修图快,忘记给减速箱中的齿轮注油,装岩机下井后走到半路就不动了。五、六吨的大家伙,拉也拉不出来,进也进不去。仔细一检查,是因为没注油,齿轮中的铜套和轴烧住了,又从井下运到井上返修,这一折腾,就是两天两夜。本来是图快,但是片面求快、忙中出乱,粗枝大叶,造成事故,结果反而更慢了。所以,在检修工作中,要全面考虑快和好的关系。首先要做到好字当头,只有好中求多才能真正多,好中求快才能真正快,好中求省才能真正省。在检修工作中要以极端负责的精神坚持质量第一,越是催得紧,越要细心检查,越要严字当头,一丝不苟。宁可叫机器晚下井一个钟头,也不要忙中出错,造成更大的返工和浪费。为了保证检修质量,有时候需要花较多的时间,看起来好象暂时影响了生产,但是从长远看,却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生产。另一方面,在好字当头的同时,还要尽量争取快。好字当头决不是要“慢工出细活”,而是要在好中求快,好中求多,好中求省,多快好省是矛盾的统一。只有全面地贯彻多快好省的方针,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为了做到好中求快,我们在检修工作的操作上作了一系列改进:把电动机的缠线工序由手工改为机械化,效率提高一倍;原来用电炉子干燥电动机,现在改用变压器,提高效率三、四倍;又制成一台小型起吊机,起吊装岩机的大型部件和电动机等,最近还试制成一台软轴磨光机,来加工机械的表面。这些改进都减轻了笨重的体力劳动,加快了检修速度。
检修和革新
自从负责装岩机检修工作以来,我和同志们一起,先后对装岩机的行走、提升、回转、电气四个部分作了二十多项改进,其中有些项目已经为装岩机制造厂采纳。有的同志说:“检修工作就是拆拆修修,修好了机器就算尽到了责任。”有的说搞革新是制造部门的事。的确,在一般情况下,领导只要求我们按出厂标准检修机器。但是我想,检修装岩机是为了生产,要使装岩机更好地为生产服务,就不能满足于达到出厂标准,而是要以极端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提高检修质量,通过检修进一步加固装岩机的结构,使它更适应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生产是不断发展的,对装岩机也应当不断的改进。在掘进进尺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装岩机如果不作相应的改进,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过去经常发生电动机转子轴断轴事故,装岩机一断轴就好象人折了腿,装岩机一不动,矸石装不出来,工作面二、三十人就窝工,就是光把这坏了的电动机拆出来,熟练工人也得干三、四个小时。换上同样大小的新轴以后,轴头直径未变,断轴事故仍然不能避免。象这样的问题不彻底解决,就要严重影响生产,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对这样的问题,不能因为我们是检修工,不是制造部门,就眼看着不管。于是,我们把轴头直径由三十六厘米改为四十六厘米,使它能够承受较大的扭力,这样改了以后,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这使我体会到:检修和革新也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在检修工作中一定要从生产的需要出发,对机器的结构进行革新,才能更好地完成检修任务,使机器更好地为生产服务。反之,我们如果不改革轴头的直径,断轴事故也就会不断发生,我们就只有跟在后面无休止地更换,既影响生产,检修工作也会被动。看起来,搞革新是要比单纯的检修费事、麻烦,但是从长远看,却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更加省事了。所以,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工作局限在检修的圈子里,我们不仅要修好机器损坏的部分,还要改革掉机器不适合生产需要的部分。做检修工作的,只有跳出检修的圈子,敢于革机器的命,才能使这项工作变成一项积极的、有创造性的工作。
学习和创造
不论是搞检修还是搞革新,都得虚心学习兄弟厂矿和周围同志的先进经验,才能使自己少走弯路,不断前进。象装岩机铲斗形状的改革、装岩机后缓冲器的缩短、用变压器干燥电动机等项目,都是学习了兄弟单位的经验以后改进的。但是,不论学习什么,都还要从实际出发,从生产需要和使用方便着想,千万不能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就拿装岩机操作箱上的盖板来说,重一百多斤,井下司机在拆装时几个人抬来抬去,挺费劲。从一九六四年起,我就想把它改轻巧一些,但是一直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有的同志说是不是可以把盖板改薄一些,份量不就轻了吗?可是,我考虑装岩机的结构要求结实、坚固,盖板要是薄了,经不起装岩时的冲击力怎么办?装岩机离工作面近,要是放炮时掉一块石头砸坏了盖板怎么办?再说井下工作面面积狭窄,如果把盖板挤变形怎么办?由于这种种考虑就拖了很长时间,但总是一桩心事。后来我看到运输汽车的后槽帮是合页的,中间用扁铁联接,可以自由开关,操作起来也很轻便。我想,操作箱盖板与操作箱下部联接的地方是不是也可以改成合页?我就同老工人、技术员商量,他们同声赞成,并提出用圆铁联接,因为圆铁比扁铁结实。就这样解决了这个“老大难”的问题。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检修工作或搞好技术革新,必须多方面学习,不能把眼光停留在一台装岩机上,要注意学习别的机器的结构和优点,来启发和充实自己。但是学习时一定要结合装岩机的使用特点和生产需要来活学活用,这样才能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有用的东西。毛主席教导我们在学习别人经验的时候,要“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时,自己必须把学到的东西拿到实践中去检验,并且用脑子想一想,什么是适用的,什么是不适用的,适用的就吸取过来充实自己,不适用的就进一步想办法改革它。这样学中有创,创中有学,学创结合,才能收到实效,不断提高检修质量和技术水平。
主角和配角
检修工作是为生产服务的,我们矿把机电检修部门叫做辅助部门,意思是配合生产的。人们把采掘工人看做是主角,机电检修工人是配角。我们认为:这是指一定条件下所担负的工作来说的。对于生产煤炭来说,采煤工人是主角,机电检修工人是配角。但是,当装岩机坏了,不能装岩的时候,对于巷道掘进来说,装岩机的问题就成了主要矛盾,检修工就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时候,掌子面二、三十个工人都瞧着检修工,要是不及时修好装岩机,就严重影响进尺。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检修工就成了主角,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快的修好机器,来解决装岩机和生产的矛盾。去年,我们矿上搞月进三百米的新纪录的时候,我们检修班的同志轮流下井顶班,为了不影响装岩,我们都是利用装岩间隙时间来检修机器。我们经常把备品、配件送到井下,零件坏了,井下检修工可随时配上。在这种情况下,装岩机安全运转,进尺就上升,装岩机出了故障,三百米就可能完不成。检修工作做好了,就促进生产,否则,就影响生产。有些同志认为检修工作是侍候人,没有当采煤工、掘进工光彩,这是孤立地只看到搬子、钳子的小天地,没有看到检修工作的重要性,检修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进尺速度和煤炭产量,拆拆修修改改看来细小琐碎,实际上意义很大。装岩机出了故障,掘进进度上不去,采煤工作面就准备不出来,就要少出煤,就要影响国家建设计划的完成。我们必须身在检修班,眼看全中国。要看到我们多进一米尺,多出一吨煤,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厦增添了一砖一瓦,都是对全世界革命人民斗争的支持。我们检修工作的任务就是用我们的检修延长机器的寿命,改进机器的性能,使现有设备发挥最大的作用,来促进生产,提高生产。我们既是配角,也是主角。
近几年来,由于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使我在检修工作上摸索到一些规律,但是这仅仅是开始,与党的要求、工作的需要相比,还相差太远。特别是今年我们班担负了全矿井上井下、流动设备和闲置设备的检修工作以后,任务就更加艰巨了。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地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好检修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