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冶源灌区依靠群众进行水利配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2-23
第3版()
专栏:

  冶源灌区依靠群众进行水利配套
本报讯 山东临朐县冶源水库管理局职工,贯彻依靠群众办水利,为农业增产办水利的方针,发动群众自力更生修好田间配套工程,扩大灌溉面积,发挥工程效益;深入社、队建立灌溉增产样板田,千方百计管好用好水利设施,为农业增产服务。
冶源水库与老龙湾灌溉工程形成一个灌溉系统。一九六○年开始放水灌溉时,渠系不够完整,水库管理局就一面发动群众在田间开沟打畦进行灌溉;一面亲自抓基点,培养自力更生进行渠系配套的样板。这一年,凡是田间配套工程搞得好的地方,都获得增产。全灌区的四万多亩耕地平均亩产四百一十斤,比不灌的每亩增产一百多斤。一九六一年,全灌区只有六十三条渠道、四百一十九座建筑物;到一九六四年就发展到二百五十多条渠道、二千一百七十座建筑物,扩大灌溉面积两万多亩,改善灌溉面积三万多亩。一九六五年,又建成灌、排渠道七百一十多条、机耕路二十九条、建筑物一千四百三十多座。工程所用的资金、物料,全部是社、队自己解决的。现在,全灌区的灌溉面积已由一九六○年的四万多亩扩大到十三万多亩。
冶源灌区的职工树立了为农业增产办水利的观点,千方百计为农业增产服务。他们深入社、队,建立灌溉增产样板田,用灌溉增产的事实教育群众。一九六一年春灌期间,他们就建立了十三处灌溉样板田,作灌溉增产对比试验,对比项目三十一个。这一年的四月十五日发生了严重冻灾,据观测,冻前三天浇水的小麦主茎受冻率百分之十六点五,未浇水的受冻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七点九。冻后马上浇水的效果也很显著。夏收时,受冻浇水的小麦,比不浇水的平均每亩增产七十八斤。群众从样板田看到了春灌防冻增产的效果,兴修田间配套工程的积极性更高,因而迅速扩大了灌溉面积。
冶源水库管理局职工,从各方面研究、摸索科学用水的规律。他们一年四季进行定期实测,掌握土壤含水率下降规律,进行预报;年年坚持种试验田,摸索与农作物需水相适应的灌溉制度;深入社队,帮助生产队总结不同土壤、不同肥料、不同作物等浇水对比试验的经验。去年小麦春灌以前,管理局派出二十多人,到有代表性的十六个生产大队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他们根据去年春天气温高、土壤含水少和土壤空隙大等情况,除了提前春灌以外,在春灌的安排上还注意先浇砂壤地、高亢地,后浇粘壤地和洼地;先浇壮苗,后浇弱苗。又根据砂壤地、粘壤地的特点,主张两者的用水量应有所不同。由于浇水合理,加上其它增产措施,去年这个灌区的八万一千亩小麦,虽然在整个生长期间,降雨量比往年同期少一半,仍然获得了平均亩产三百七十七斤的好收成。(附图片)
甘肃省武威县柏树公社郝家庄生产队,积极兴建田间水利配套工程,扩大灌溉效益。       新华社记者 敏杰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