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丢掉挡箭牌 迎头赶上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2-26
第2版()
专栏:

  丢掉挡箭牌 迎头赶上去
过去,没有遵照毛主席的教导,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罗甸,片面地认为罗甸是边远落后地区,一切落后,永远落后,丧失信心;现在,焦裕禄同志给我们闯出了一条路子,只要突出政治,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不断改造自己,改进工作,改变落后面貌是有信心的
我以焦裕禄同志为镜子,对照检查了自己的思想和工作,越对照差距越大。
罗甸县的自然条件不比兰考差,但是穷困的面貌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与县委领导思想没有彻底革命化有很大关系。我自己过去对罗甸就有错误的看法,认为罗甸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基础差,工作落后,情况复杂,什么工作都不能与外地比,不能与中心地区比。泥鳅黄鳝那能一般齐。因此,我调到罗甸工作已经三年多了,仍然没有真正树立起改变罗甸面貌的雄心壮志。工作一般化,成绩不突出。看到其他县的工作前进了,不但不感到着急,想办法鼓足干劲追上去,反而认为罗甸条件差,还是慢慢来,“稳”一点好。工作掉了队,受到上级批评,不但不从主观上去检查,反而产生怨天怨地的情绪。往往拿“罗甸落后”作为借口,作为挡箭牌原谅自己,替自己辩护,掩盖自己的革命精神不振、干劲不足。上级分配任务,强调边远落后地区,任务应该少给;上级分配物资,却强调少数民族地区,物资应该多给,优先照顾。实质上,这是依靠上级照顾的保守思想代替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
怎样对待落后和困难?焦裕禄同志采取了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态度。他在严重困难的时候,能看到兰考大有希望,发动全县人民积极发展生产,创造有利条件。而我呢,过去没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罗甸,片面地错误地认为罗甸一切落后,永远落后,丧失信心,缺乏干劲。在工作中往往把一些不利于生产、不利于巩固集体经济的落后习惯,都看成是属于少数民族习惯的问题,不敢革掉落后习惯的命。比如我县不少地区长期存在着“人无厕所、畜无圈”的状况,有的地区春节过后一二个月中要“忌雷”(打一次雷要忌三五天不出工)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不是象焦裕禄同志那样,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作出正确判断,以革命的态度和决心,坚持群众路线的方法,去逐步地改变它。毛主席说过民族问题实质上是阶级问题。我往往不能用阶级观点去分析民族问题,正确地区分必须尊重的民族习惯和应当改革的落后习惯,而以怕犯错误为借口,不敢去改变落后的习惯。
我为什么会存在以上错误思想呢?主要原因是没有象焦裕禄同志那样,在实际工作中突出政治,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处处以毛泽东思想挂帅,用毛泽东思想不断改造自己。在思想上,“我”字当头,“难”字占上风,怕这怕那;工作怕艰苦、怕困难,作风不够深入、艰苦踏实,总之,对改变罗甸山区的落后面貌缺乏雄心壮志。
现在,焦裕禄同志给我们闯出了一条路子。我一定要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时刻记住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教导,树立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认真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把毛主席著作当作各项工作的最高指示,做好工作,不断改造自己。认真学习焦裕禄同志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从困难中看到希望,看到光明,从落后中看到先进,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条件的革命思想。以顽强的革命精神,狠抓人的思想工作,决心在不长的时间内彻底改变罗甸的落后面貌。
贵州罗甸县委副书记
朱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