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三个形象在心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3-08
第6版()
专栏:

三个形象在心中
肖波
我踏着晨露来到广安门外公社,要找王惠泉同志,接待我的女同志却告诉我,她“上门修理”去了。我很惊异,她不是仓库管理员吗,怎么又学会修理了呢?那女同志笑着说:同志,你还不了解王惠泉,她啊,就一个心眼地想怎么多为人民服务。
的确,王惠泉同志就是这样的人,她今年五十四岁了,她的前半辈子走过了一条艰难的道路。党给她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她一个心眼听毛主席的话,跟党走。一九五○年她参加了党的队伍。十年来,她一直担任着街道居民委员会主任的工作。一九六○年被调到广安门外公社综合修理工厂当仓库保管员。满屋的零件、材料,看得她眼花缭乱,头昏脑胀。她也想过,我斗大的字不识半升,能管得了库吗?可她又想:我是个共产党员,党叫干啥就干啥,有困难要克服,不能后退。开始她用画方块,三角,画线来代替记账,可是,怎么能老这样呢,为了革命的需要,她顾不得自己上了岁数,记忆力差,决心从头学起。
她请人把材料名称都抄在一张张的小纸片上,开始了学习。可是这些词好象故意和她捉迷藏,今天学的明天就忘,提起笔来更有千斤重,难啊,真难啊。党告诉她遇到了困难,应该去向毛主席著作请教。她拿起了《为人民服务》这本书,请人念给她听,听着、听着,她听得出了神,入了迷。她觉得毛主席的话句句讲到了她心坎上,怀着对毛主席的热爱,怀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她重新捧起了这些纸片。
开会前学,吃饭前学,走路学,公共汽车上也学。工人、战士、学生都当过她的老师。回到家,窗前的灯火就一直亮到深夜,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想着。有时遇到了拦路虎,她便轻轻推醒酣睡着的闺女,闺女睡眼矇眬地噘起嘴。她便细声慢语地哄闺女:“你是个好闺女,你把妈妈教会了,妈把仓库管好了,也是你的成绩。你这也算是为人民服务。”闺女懂得了妈妈的心,从此当起妈妈的小老师来。灯下,母女俩手把着手,头挨着头,心里响着同一个声音: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必须学好,教好。就这样,王惠泉终于学会记账和简单的词汇。
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呢?这个问题在王惠泉的心中日夜翻腾着。她总觉得自己做得太少,于是,她主动送料上门,自告奋勇兼任采购员。每次买了料,需要花钱雇车运,她想:党号召我们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能节约就应该尽量节约,她就拉着厂里的排子车自己运回来,在工作中,她交了许多拉车的朋友,学会了装车,掌把。不分春夏秋冬,不论严寒酷暑,她常拉着车子往厂里运料。一颗颗的汗珠,洒遍了大路。她觉得,只有这样,才越活越有意思,越活心里越坦实。
她从不知疲倦,更不知劳累。她常常说:“我要向三个人学习,就是白大夫,张思德,老愚公”。这三个形象正引导她不断前进。
一九六二年,综合修理厂分厂了,他们主要经营黑白铁、笼屉修理业务。去年,党委号召大学“背篓”精神,走出厂门,走街串巷,把修理服务送上门。但有的妇女,觉得推车上街,吆喝买卖,见了生人,张不开嘴,见了熟人,更是满面羞愧。王惠泉想:我是个共产党员,对群众有利的事,应该带头干。她带头推出了小车,大街小巷,都留下了她的脚印,挨门挨户,传出了她的声音。
有人说:王惠泉不但是给群众修修补补,还是个义务宣传员呢!这话不假。有一次,她串门入户,看到人家的脸盆底坏了,刚拿去想修,那家的大娘却拦住了她,说:“这破东西没啥用了,值不得修理了。”王惠泉一听这话,就说:“大娘,这盆换个底还可以使好久呢!咱们国家盖楼造机器,都得用钢铁,应该让铁用在最有用的地方,再说这盆花五六毛钱修好了一样用,还能节省一块多钱。”一番话,说动了大娘的心,让她换了盆底,她还用沙土把脸盆擦得净亮。
她一心一意为群众,群众也把她当作知心人。每当街口传来小车吱吱声,就象一阵春风刮开了各家的大门,红领巾们蹦蹦跳跳地端出了茶水,大娘大婶们把要修的物件都自动地排起了队,拿起板凳来和她谈心,把心里的话都倒了出来。
晚上,我到她家里。刚坐不一会,门就接二连三地被推开,先是居民委员会主任来约她参加居委会,让她指导指导工作,接着,一个愣头愣脑的小男孩闯进了屋,说他妈妈要找她,让她晚上去一次。我笑着问她:“你管的事儿真多啊!”她乐呵呵地说:“我是个共产党员,群众的事不能不管。”墙上一张母女合影引起了我的注意,话题一下转到她闺女身上,我问:“老王,你只有一个闺女,还把她送到北大荒。你真舍得。”她收敛了笑容,正正经经地说:“党的话咱一定要听,只要对国家有利,咱就干。正因为我只有一个闺女,更要让她去把边疆口子,多为国家出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