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她来到山乡以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3-10
第6版()
专栏:

她来到山乡以后
韦野
冬日的早晨,山野里滴水成冰,从凛冽的寒风中走来一位年轻的妇女,裹着一条粗线围巾,挎着一个浅蓝色的背包,兴冲冲地迎着西北风,直上山坡奔来。她是谁呢?在这么寒冷的清晨上山。
“她是白医生。”陪我到河滩的一位盖同志,指了指村边的一座红石房说,“她就住在这里,邢台县西黄村公社卫生工作队的五好队员,在南会培训卫生保健员。其实,她是护士,还没当医生,但一来到这里,社员们就亲热地叫她医生。”
她原是一个眼科医院的护士,叫白润秀。半年前,这位年轻的姑娘,决心要做白求恩式的医务工作者,她越学毛主席著作,越感到自己为人民服务得太少,她要求到山区去,领导上批准她去了,她高兴得一夜没睡好觉,躺在床上看《纪念白求恩》。
领导上把她分到西黄村公社,负责培训南会大队的卫生保健员。她想:南会,这是河北省农业上改天换地的一面红旗,党支部书记王志琪,又是毛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誉为“群众所信任的领袖人物”,我一个人在这干,能干好吗?能满足社员们的要求吗?
训练班开始了。参加学习的男女青年,求知欲是那么强烈。有的虽比白润秀大几岁,但也那样尊敬她。白润秀感到自己学得太少了。没有仪器、没有设备,只凭几本书,一张嘴,如何使他们又快又好地学到为人民服务的真本领呢?带着这个问题,她天天学习毛主席著作。
讲针灸课了,人体的经络、穴道等都已讲完。懂了理论,不等于会治病,还需要实践,可是,现下没有病人,怎么办?就是有,也不能轻易拿人家作试验呀,她望着一个个刻苦好学的学员,想着雷锋、王杰的克己为人的精神,于是,她坚定地从荷包里取出针,交给一个女学员,然后笑着说:“来,你别手软,在我的百会穴扎一扎,动作慢点,大家都仔细看着,扎得不对了,大家好一起取得经验教训。”
“哎哟,白老师,我可不敢扎你呀,扎错了,你多疼呢!”那位女学员心软得不敢下针。有的学员激动地说:“扎咱自己吧,怎能在老师身上试验!”
贫下中农炽热的阶级感情,使她的决心更坚定了。她想,扎他们,那怎行?扎对扎不对,他们的感受还不会作出明显的判断。
就这样,她说服了大家。
开始时,有一位学员,三番五次地练习也扎不到经络线上。白润秀想,越扎不对,越应当反复练习,此时她想的不是疼,而是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在白润秀的指导下,这位女学员得到了鼓舞,结果练就了一手准确的针灸技术。
这位女学员,事后不安地拉着白润秀的手问:
“白老师,你怎么不怕疼呢?”
白润秀爽朗地说:“怕什么,就是疼点也值得呀,咱受点疼,正是为了社员群众不受疼。”
她的任务本来是搞培训工作,但她一有空闲就给社员看病。她常常背着药包同社员下地劳动,碰见有病的就治,一面宣传防病的知识。有一次,那是在北会村的时候,一个小女孩到白润秀屋里玩,她无意间看见小姑娘的头发里有虮子,坐下来就拨弄小姑娘的发辫,找虱子。她问小姑娘:“你家里都有什么人?”小姑娘把家里情况说了。
原来,小姑娘的爸爸就是队里一心为集体的老贫农翟善才,他整年赶着队里的羊群在山上风里来雨里去,很少回家。他的老伴,因旧社会的折磨,双目接近失明。
白润秀给别人看罢病,没顾停歇就找到翟善才家去,一进门冲着小姑娘的妈妈笑着说:“大嫂,我来给你孩子梳头,你看不见,我帮助你。”
小姑娘的妈妈听口音是白医生,高兴得不知说啥好,一边摸着搬坐位说:“嗨,俺这事你还管哟!”
“大嫂,毛主席派来的医生啥病也治,就是来为咱贫下中农服务的,你放心吧。”
听人介绍了这位下乡医务人员的事迹,我很感动。晚饭时,我听说她出诊回来了,特意赶到她吃饭的地方。不巧,饭桌上只放着咬了几口的半张饼和喝了一半的半碗米粥,冒着腾腾的热气。炊事员说,这是白润秀的饭,她刚坐下吃了两口,一位妇女社员来找她来,贴着她的耳朵小声咕哝了几句,白润秀二话没说放下饭碗,提着药箱就走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