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关于地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3-11
第2版()
专栏:科学知识

关于地震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一种反映。当地下的岩石所受作用力超过它本身的强度时,岩层就要破裂或沿原有断裂面错动,引起地震。这种地震叫构造地震。此外,还有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的力量一般不太大,影响较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震是构造地震,这种地震威力较强,波及面较大。
地震的发源处称为震源。由位于地下的震源中心至地面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地震的影响和破坏作用取决于地震本身的大小:震中区最大,离震中愈远则愈弱。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以震级表示,震级由仪器测得。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以烈度表示。地震烈度分为十二度。一度地震,人不能感觉到,只有地震仪器能记录到;二到五度为有感地震,人感觉得到,并表现为家具摇晃,房上掉土等。从六度起,房屋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或破坏;十度到十二度地震,则引起大范围的破坏,地面产生巨大裂缝和变形,建筑物普遍遭到破坏,造成灾害。
经常发生地震的地区称为地震活动区。各地震区的活动频度和最大可能强度都不一样。地震活动往往不是单个出现的。假定发生了一系列地震,最大的通称主震,发生在主震前的叫前震,主震后的叫余震,通常大地震后总会发生余震,余震的强度随时间逐渐减弱,频度渐稀,慢慢趋于平静。不过,并不是每一次余震一定比前一次小,间隔时间也不一定比前一次长,而是波浪式地下降的。
地震的周期很长,资料积累很慢。预报地震发生的时刻虽然还有困难,但在研究清楚一个地区地震活动的特点后,就可估计这一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至于预报强震发生的具体时刻,观察确定“前兆”这方面,科学家们虽已做了不少工作,但还没有取得可靠成果。
地震对人类生命的威胁,主要是由于振动时建筑物的倒塌和山石崩裂等间接造成的。滑坡、滚石、地裂等现象往往发生在岩石、土层松散的地方及陡坡、河岸等处。因此,地震时宜尽量避开这些地点。在远离地震发生的地方,当引起破坏的振动到达以前,常有比较微弱的振动,使人能来得及躲避。在前震发生的时候,如果能够及时预防和躲避,是可以减少伤亡和损失的。极其强烈的地震,特别在距震中较近的地方,建筑物往往在开始振动时就立即倒塌。强烈振动一般持续很短,如在室内来不及外出躲避时,能暂避在较坚固的屏障(如坚实的家具等)下面,也可避免碰伤。比较轻的地震,虽不足以摧毁整个建筑物,然而檐瓦、土块、装饰物等的坠落,也能对人造成威胁,所以人们要尽量远离建筑物。当我们感到地震时,应该沉着,有秩序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对策,要避免由于混乱造成的压伤、碰伤。有的建筑物经过地震后,外表虽无损坏,可能已有内伤,再遇振动很容易损坏。因此,对危险建筑物应及早采取安全措施;在没有加固以前,最好暂停使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