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修复一段人民铁路—记平汉路邯郸峰峰段的工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4-27
第2版()
专栏:

  修复一段人民铁路
—记平汉路邯郸峰峰段的工程
三月二十七日,峰峰至邯郸段一条四十余公里的铁路,完全修复了。这段工程,是由这样一支工程队完成的:他们一共四百八十人,其中的干部和职员大都是来自太行山的农民干部,有不少人连火车也没见过,对工程技术更谈不到了。他们中间,除一位掌仪器定中线的技师外,其余都是一边做一边学,在高度的热情和努力学习下,十八岁的通讯员变成了优秀的测量员,农民干部变成了修桥钉道的工程队长,他们曾凿通了坚厚的山岩,修平了高凹的沟壑,在一年多以前,修成了邯涉铁路。这次修复邯峰段、这支工程队更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和艰苦作风。他们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材料缺乏:运输上没有平车,道叉虽有人字十字等大件,但是垫板、道掌等各种零件都很缺乏。该路需通过牛等两条宽河与若干小河与水沟,有些桥早拆掉或损坏了。他们没有三角铁的板铁,也没有一个铆合工人;但是困难没有压倒他们的热情,没有平车自己造。他们同农村工厂的技工数度研究,先用废轨作原料加灰生铁翻出车轮的大料,然后用蒙炉法渗钢渣,锻出耐用的轮子,再以钢轨作轴身,上面四根枕木作架,铺上铁板,这个车能载二十根钢轨重一万四千斤,“土平车”制造成功了,解决了修筑运输的重大困难。叉道零件,本是大规模炼钢厂以外难以制造的,但职工们在排除困难的坚韧意志下,一面搜罗旧件作标准;一面结合了多年铁路老工人的经验;先用各种模型的翻砂制成大料,然后分别的再用铁锤打成各种形式。为此又先锻出了不同式样的砧锤,最后钻出方、圆、长的透眼。打制过程中有时因一处尺寸凹凸标准不对,而又需全件改装重制,开始比较迟慢,但到最后如“虎爪”却能一天制到四件至五件。就这样以手工工具代替了机器产品,二十盘手工炉一月时间造出了二十付(每付包括二十九种式样、一百八十个零件)道叉,使全路每站均有了至低两付道叉使用,桥梁上因铆工困难,他们请到了三位铆工,配合以二十名手工铁匠,一面学习一面工作,这样代替了原计划三十个铆工的工作。要把拆卸的钢梁装修起来,需要三角铁与板铁,他们就从废铁中取出槽铁来,有的须锯开,有的须用震得耳鼓痛的锤子锤开,在职工们多流汗、多加工的艰苦努力下,困难终于被战胜了,创造出复修中的必需条件。
太行自新队,在抢修岩涉段时在土、石工程中曾作了很大贡献。这次土工运输等,差不多都是他们担负的。因运输工具载量有限,并且数重不足,路越修越远,器材的供应越困难,他们在“要把自新从实际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口号下,提出了竞赛,“人闲车不闲”,黑夜白日两班运送,如此达二十天之久,他们忘记了疲劳,保证了器材的及时供应,使铺道顺利进行,他们除受到了物质奖励外,最大的收获就是劳动改造了他们,他们确是新生了。
使修筑计划迅速完成的另一支援军,是邯郸、肥乡、成安、磁县一带的农民群众。邯峰段的枕木,原是准备邯馆(陶)路用的,这次决定运到邯郸两千余万斤,原计划一月运完,在农民们盼望自己铁路成长的热情下,他们用牛驴车一趟趟运送,虽在旧历年关也从未间断,终在两个星期就运送完毕了。他们并把贮藏了几年的铁轨零件,络绎不绝的送到铁路局。成磁某村就送到二十根埋藏的钢轨,邯郸一区中柳林村一老太太,用小竹篮放着十四个螺丝钉,亲自送到铁路局同志的手里。这一带的木材,因被日寇焚烧,已很缺乏了,但在农民的热烈支援下,信杆、桥梁等均保证了如数的供给。
人民的铁路终于修复起来了!它从一九四九年的四月二日起,开始回答了人民对它的热望。      
        (本报记者 苏幼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