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钢炮”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3-14
第6版()
专栏:

“钢炮”的故事
马鞍山联农锅厂工人 李余德
太阳傍山了,铸锅工们围坐在一起开下班会。大伙你一言我一语谈得挺热火。这时坐在一旁的厂长说:“厂里要生产一批食堂用的大锅,支援广西壮族自治区。谁能干?”厂长这一问,原来热闹的会场顿时静了下来。
他们明白,在摄氏四十度左右的铸锅车间干活,真象一个大蒸笼。要翻食堂用的大锅,一只铁模盖就有三、四百斤,每天搬上搬下许多次,面对着灼人的铁水,没有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摸也不敢摸。
“我干!”一个人虎地站起,吼了一声。
大伙一看乐了:“对,‘钢炮’能干!”
“钢炮”真名叫杨林道,因为说话嗓门大,象放炮一样,因此得了这个绰号。不过,这绰号真正在全厂叫响,还得从去年春天说起。
那是一个滴水成冰的日子,铸锅车间热气腾腾,鼓风机在轰鸣,化铁炉喷吐出淡蓝色的火苗,修锅的叮当声响成一片,一口口红光耀眼的锅,一张张汗水淋漓的脸,互相辉映。一切,都在正常地进行着。
突然,化铁炉前传来一阵惊呼:“自来水管脱头啦——”这一危险的警号,象一阵霹雳传遍了整个车间。因为自来水管脱头,化铁炉缺水,炉体在几分钟内就可能爆炸。人们象潮水似的涌向炉前,修锅的“叮当”声听不见了,炉火熄了,鼓风机不响了,只有碗口粗细的水柱“哗哗”地喷射着。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说时迟,那时快,人丛中突地跳出一个小伙子,大伙闪眼看时,原来是杨林道。只见他一个箭步窜上前,抱起水管,迎着激射的水柱,两膝紧抵在冰凌渣上,眼睛瞪得溜圆,瞅准接头,猛地往上一送,霎时,水花象密集的弹雨,向四处飞溅,水,从杨林道的脸上劈头盖脑地往下浇。可是,他仍然死死抱住水管不放,用劲硬往上顶,就这样,水路畅通了。维修工们赶来,扳子、锤子一齐上,才免除了这一场事故。
打这起,“钢炮”这绰号就在全厂叫开了。
今天,接受做大锅的任务,他没想到困难吗?想到了。可是他又想:“大庆人头顶青天、脚踏草原,能拿下一个大油田,我这么点困难还克服不了?我应该象毛主席教导的那样,拣重担子挑。”他思忖:食堂用的大锅,厂里没干过,自己也是头一遭,一定得保证产品质量,闯出一条路子来!
第二天,铸锅车间一片热闹繁忙的劳动景象,工人们在紧张地操作,有的穿锅耳,有的刷模,有的运锅。只听“嗨,揭啦。”杨林道吼一声,磨盘似的大铁模被掀到了一边,一口通红的铁锅钳了下来,可是经过检查,是“夹灰”(废品),连浇了几口都是照旧。怎么回事,杨林道急了。
这时候,检验员敲着口破锅走过来,那“咣啷咣啷”的响声,仿佛敲在杨林道的心窝上,一年前砸锅的情景又出现在眼前。
那时,厂里铁锅质次价高,全省评比,列为倒数第一。为了翻身,职工们砸掉了许多次品锅。那是自己亲手生产的产品啊!谁不心疼?经过一年多的奋战,终于扔掉了落后的帽子,夺了全国第一。现在还能倒退吗?杨林道顺手摸过一把铁钳,“咔嚓”一下,这口“夹灰”锅裂成了两半。
这时,忽然有人问:“怎么啦?”杨林道抬眼一望,啊,锅“医生”周厂长。他不禁喜出望外。
老周蹲下身来,仔细看了看模子,说:“来,你刷两口我看看,是不是操作上的毛病。”杨林道拿起麻把刷起来,刚刷好一口,老周叫停:“毛病就在这里,我刷一遍你看。”老周两腿叉开,上身前倾,麻把在锅模上旋转起来,刷到胸前,老周故意放慢了速度,刚好在接头处积了一条灰。
“嗨,看出来啦!”杨林道一拍脑袋,激动地抓住老周的手,笑了。
杨林道眉头舒张开了,他哼起了《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曲……
一口口优质铁锅浇出来,源源不绝地运进了仓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