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在征服黄天荡的日子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3-22
第6版()
专栏:

在征服黄天荡的日子里
江宗荣
“市委已经批准我们围垦黄天荡六百亩土地的计划啦!”这个消息一传开,整个群力大队顿时沸腾起来了。
群力大队在苏州市东郊的黄天荡畔,三面临水,地势低洼。今年年初,社员们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学大寨、创大寨”运动。现在,他们为了更好地迎接祖国第三个五年计划,又提出了“向水面要田,向湖底要粮”的响亮口号,制订了围垦黄天荡的战斗计划。现在,领导上批准了这个计划,社员们怎么能不高兴呢!
要围垦黄天荡,先要筑条堤坝,挡住河水。在战斗前一天的誓师大会上,党支部书记金泉生响亮地向社员们发出号召:为了革命,为了给子孙万代造福,我们要立大寨志,做大寨人,走大寨路,用我们的一双铁手,去排除万难,战胜黄天荡。
社员们更是意气风发,决心书、保证书如雪片一样飞进会场。二月六日,这是战斗的第一天。
清晨,当黄天荡里还飘散着薄薄的晨雾的时候,一百七十多条农船便象穿梭似的来回飞驰在河面,从二里外的巷门里,从三里外的杨年桥,从四里外的南浜,运来了一船又一船的泥土。
在社员们摇着船来到杨年桥运泥时,发现工地上的坝基浅,船只行驶不便,影响工程进度。三十队的贫农代表潘金荣立即卷起裤管,冒着严寒,站在冰冷的水里扒泥,直到河道畅通,装满泥土的船只行驶无阻时,才走上岸来。
清早,市委副书记和郊区工委、公社党委几位领导同志,来到各工地和社员们一起干活。社员们激动地说:“这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干部,领导同志和我们一起劳动,我们的劲头更大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土坝在不断地伸长,一里、两里、三里……可是,就在二十日夜里,突然刮起了七八级的大风。风带着雨水,夹着雪花,使黄天荡里掀起了汹涌的水浪。暴风、洪水,猛烈地拍打着土坝,击散了泥土,卷走了草包。
二十一日清晨,风雪越来越大,党支部副书记许京南带领几个大队干部,迎着风浪来到工地。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景象是:一段长长的土坝被冲坍,一长排草包被洪水卷走。风雨还在咆哮,水浪还在怒吼。
干部们猛然看到,有一段砌着石头的土坝巍然屹立,抵住了风浪。可是,大队没有石头,怎么办?
“让群众来看看,找群众商量,总会有办法的!”干部们都这么说。
于是,副大队长许三男带领了刚学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文章的二百多名社员,来到土坝现场观看。回到大会场,大家大声议论起来:“那段砌着石头的土坝没冲坏,看来只有砌石头阻挡!”“老天要破坏,我们不答应,一定要斗倒它!”
二十八队贫农社员郭泉生激动地说:“我家里有一个猪棚,已经坏了,把它拆掉,石头给大队筑堤坝。”
“我们家里有石头,我们带头!”许多生产队长都这么说。
不一会,土坝附近就出现了一堆堆的石头。
五十队青年金阿二、章毛男、仲海根等六人,不仅将自己家里的石头扛到工地,而且还摇了两条船去河里挖了好多石头,送到工地。工地管理员要给他们开工分票,他们坚决不要。
二十一队贫农社员陆进法将家里的石头都送了来。工地管理员要给他开工票,他说:“这是我平时拾来的,献给大队修堤是应该的,还开什么工票?”
社员们都不要工票,这怎么办呢?支部领导立即进行了研究,并明确地指出:“群众的情绪越是高涨,我们越是要注意按照政策办事。工分票一定要开,他们不拿,我们给记在账上,以后按价格结算。”
干部讲政策,带头干,群众情绪高,干劲大。人人表示一定要战胜老天,夺取胜利。
要在筑成的土坝旁砌上石头,仅有三百吨石头,远远不够。当苏州市有关部门知道这事后,及时批准他们去黄山运载一些乱石。从黄天荡到黄山,要行二十一里路的水道,而且从取石地点到河道边,要走三、四百米路,山路又高低不平,运石有困难。
但是,这些困难并没能把社员们吓住,他们在党支部委员许祥根的带领下,组织了一支运石突击队,向建筑公司商借了十部小板车,专门负责在黄山取石和陆路运输任务。他们两人推一部车,原来估计每天每车只能运十次,可他们第一天每车就运了二十五次。
陆路运输问题解决了,水上的运输任务怎么安排?船只都集中在黄天荡里载泥,怎么调度呢?他们决定用“人休息船不休息”的办法,利用晚上时间突击抢运。
一天,王金林、钮国金、钮福男、吴凤兴四个青年,不声不响地每人摇了一条船,去黄山运石。这一天天气不好,回来时风大天黑,可他们心热干劲足,豪迈地说:“就是碰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把石头抢运回去!”凭着这样的干劲和毅力,他们终于在深夜十二点多把石头全部运回。
现在,在黄天荡新筑的长达四里半的土坝旁,已经筑起了八百余米长的石岸。
群力大队社员们筑堤坝,围垦黄天荡,得到了许多兄弟社队、城市人民的大力支援。这种革命的无私的援助,给了群力大队社员很大的鼓舞。
一天,横塘公社蒋墩大队摇了十五船泥来到黄天荡,支援群力大队。群力大队社员看到后,很受感动,想趁他们上岸休息时,给他们罱满十五船泥回去,就暗暗地借了十多只罱泥箩头来。不料,这一“计谋”当时就被蒋墩社员发觉,他们坚决不肯上岸休息,反而还摇了船去人民桥工地帮助运送了十五船泥。
一天,群力大队社员正在人民桥工地上取泥,忽然一位中年人骑着自行车来询问:“你们是群力大队吗?”工地负责人许凤祥笑着回答道:“是呀,你有什么事?”那人点了点头,说了声“有”,就急忙骑了自行车飞驰而去。不一会儿,他带领了几个扛着石头的人走来,笑着对许凤祥说:“本来我们想带几船泥来,可是没工夫,今天来附近米厂装砻糠,我们带了七只飞硪(注)来,这一点心意,你们收下吧。”说完,他们都飞快地走了。
这样的事情说也说不完。
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呢?事实是最好的回答。三月四日上午,友联大队的五百多社员前往群力大队参观,他们不分男女老少,扛的扛,背的背,挑的挑,每人都带来了泥。群力大队干部、社员再三向他们道谢,可他们却回答说:“阶级弟兄是亲人,为了革命,相互支援,这是应该的嘛!”
是的,有什么能比阶级弟兄更亲呢?有什么能比革命友情更深呢?这种深厚的革命友情,阶级友情,更激发了群力大队社员的革命斗志,他们称筑起的坝为“革命的友谊坝”,他们决心要以实际行动来向兄弟社队答谢。
(注)飞硪:一种打夯工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