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放枪要对准靶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3-25
第6版()
专栏:四个第一的故事

“放枪要对准靶子……”
刘兴利 李伯荣
有一天,教导员对七连指导员吴景润说:“你们连混凝土超灌太多了,得好好抓一抓。”吴景润心想,可也是啊!老这么下去,那还得了。
回到连部,他翻开毛主席著作,找到了有关勤俭节约的教导,这里抄抄,那里画画,足足准备了两个小时。吃过晚饭,吴景润把本子一夹,去给全连战士上课了。
首先他把毛主席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建国的方针的语录念给大家听;接着又讲了多用一立方米混凝土,国家就要多开支三十多元钱的道理,嘱咐战士们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把超灌的指标降下来。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怕战士们回去讨论不认真,还专门出了两道讨论题。想了想,他觉得还不够劲,又给大家算了从灌注混凝土以来浪费的细账。这时,他才放心地让战士们回去讨论。
没过几天,小统计员拿着统计表对指导员说:“怎么办哪?超灌的指标还是一个劲地往上爬呀!”吴景润放下统计表,抓起了安全帽,跟着三排战士来到了工地。
吴景润先是跟运料的战士们一块推小车,只见大家多装快跑,一个赛一个,可是小车走过就象羊拉粪一样,混凝土掉了一地。干了一阵子,他又到上料的地方,一边和战士们一锹锹往上递,一边看着随着铁锹上下飞舞,滴滴哒哒撒下的混凝土,暗暗地想着一个问题。为了把问题弄准,他又到上面与灌混凝土的战士们一起试了试,从中又发现,明明早有规定要掺石头,可是战士们为了突破指标,抢时间,怕麻烦,没有用石头。
从一起推车、递浆、灌注的劳动中,指导员吴景润把问题弄清楚了,原来战士们把多、快、好、省四个大字,抹去了三个,只留了一个“快”字。
为什么只抓了一个“快”字呢?指导员心里琢磨开了。回想起战士们在工地上喊的:“超过某连争第一”。心里想的是小黑板上的红箭头。思前想后,他觉得,在“快”字背后有一种不大好的东西。这就是连里的名声,班里的四好,个人的荣誉。多灌了水泥,剩下了石头,这是现象,实质还是如何正确对待荣誉。对待荣誉的态度不对头,活干的是快了,但是也给国家造成了浪费。这正是新战士“超灌”的思想根子。
吴景润开始第二次备课了。这回,他带着战士对待荣誉的活思想,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正确对待荣誉的教导,又看了王杰同志在荣誉面前的态度的一段日记。毛主席的教导,王杰的榜样,战士的活思想三者结合起来了。只用了半个小时,课讲完了。战士们纷纷议论:“这下子指导员把咱们的老根子挖出来了。”打这以后,“超灌”的指标连续下降。运料、上料的,看到有一滴灰浆掉了都要收起来。不久,“超灌”消除了,工效更高了。
前后两次讲课,吴景润深深体会到:放枪要对准靶子,讲课要抓住活思想。不然,从表面现象看,课也讲了,时间也用了,可并没有解决问题。所以是不是真正突出了政治,不是时间够了,就可以交账的,而要看实际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