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我在后半辈子怎样干革命?农民水稻专家 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研究员陈永康的发言(摘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3-26
第1版()
专栏:

我在后半辈子怎样干革命?
农民水稻专家
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研究员陈永康的发言(摘要)
据新华社福州二十五日电 著名的农民水稻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研究员陈永康,最近在福州市举行的全国农村群众科学实验运动经验交流会议上作了发言。他的发言题目是:《我在后半辈子怎样干革命?》摘要如下:
现在,我想谈这样一个问题:我在后半辈子怎样干革命?
革命到底,改造到老
毛主席写的《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我曾经学习过好多遍。在每次学习以后,我都这样想:白求恩是一个外国人,能一心一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我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党员,就更应该一心为人民,一心为革命。最近,听了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以后,更加使我坚定了这样的决心:要革命到底,改造到老,一定要在后半辈子为人民服务得更好,为革命献出一切。
一九五四年我入党以后,从一个农民变成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党组织不断地教育我,一个共产党员,应该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应该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我就经常地按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改造自己。在党组织的鼓励支持下,我钻研水稻栽培技术的劲头越来越大,决心为人民多贡献一点力量。一九五八年,我在全国水稻科学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三黑三黄”的看法以后,立即引起了党和农业科学家们的重视,党就把我调到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当起了研究员。真想不到我这个泥腿子还会跨进科学院的大门,搞科学研究工作。我经常想,我今天这样的荣誉,全是党给的,人民给的,全是革命带来的,我自己并没有啥了不起,我应该一心一意为革命工作,为人民服务。
到了江苏分院以后,我就决心跟科学家们一道,不断地为水稻高产更高产寻找门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科学技术,有多少力,出多少力。
“老来青”是我在解放前培育出来的一个晚稻品种,好多地方都推广了。后来,我看到“农垦58号”品种比“老来青”还要好,从一九六三年起就进行栽培试验,研究这个新品种的特性和栽培技术,建议推广。有人曾经问过我:“‘老来青’是你的起家品种,又是高产良种,现在要它让位给新品种,舍得吗?”我听到这个问题感到很奇怪:搞品种,无非是为了高产更高产,有了更高产的新品种,丢掉比较差的老品种,有什么舍不得呢?我想只要头脑里想的是革命,个人还有什么东西舍不得呢?
学习了焦裕禄同志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光辉事迹,使我受到很深的感动。他头脑里装的是革命,想的是人民,一直到临死的时候,还不忘灾区人民翻身的事,我跟他比起来差得很远。我决心以焦裕禄同志当镜子,经常对照检查自己,我决心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永远向他学习。我决心活到那一天,就革命到那一天。在我们的国家里,有党和毛主席领导,有毛泽东思想指引,又有人民公社,只要我们都象焦裕禄同志那样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不但农业落后面貌可以很快改变,而且世界先进水平也可以超过。我决心在我的后半辈子,要在党的领导下,跟科学家和群众一道,要为革命做好两件事。一件是:逐步创造出一套最先进的、产量最高的水稻高产经验;还有一件是:把自己所懂得的一切,全部交给青年一代,为革命培养接班人。
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焦裕禄同志是个实事求是的模范,我要永远向他学习。只有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才能真心真意地为人民服务。我体会到,如果不实事求是,做出来的事,就要害党、害人民、害革命。毛主席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他说:“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我今后一定要坚持照着毛主席的话去做。种田跟干其他任何事情一样,要想搞出一点名堂来,没有别的窍门,只有靠老老实实。怕吃苦不行,怕困难不行,也不能怕麻烦。有人曾经问我:你的种稻经验怎样才能用得好?我说,第一要认真,第二靠苦干,第三要总结。想高产没有偷巧的办法。当然,苦干不是蛮干,还要讲究巧干,讲究实效。该多花的工,一定要多花,不该出的力,就不要出,劳力要用在关口上。有了苦干的精神,才能有巧干的办法。在生产上,要把一项新技术、新经验推广得好、用得好,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大寨人那种不怕苦、不怕难的革命精神。
我常这样想,我们搞农业科学技术工作的人,研究一样新技术,一定要考虑大面积能不能应用,一定要考虑能不能提高产量,同时还要考虑能不能降低成本。凡是能少花钱、不花钱能增产的新技术,群众就最欢迎。现在有些地方,对化肥的兴趣很大。我认为,就是今后国家化肥生产发展了,也不能把化肥当主要肥料,化肥用多了,不仅增加成本,同时对土壤没有好处。特别是“农垦58号”基肥和长粗肥更应该靠有机肥为主,化肥只能用来捉捉“黄糖”,吊吊穗子,这样既省钱,又能改良土壤,使土壤越种越肥,保证稳产高产。我们研究农业科学技术的人,应该为农民自力更生地发展农业生产创造条件。
我体会到,我们搞农业科学技术的人,要想搞出一些真正受农民群众欢迎、适合农业生产发展需要的科学成果来,同样没有别的窍门,还是要靠老老实实的态度,要自觉地下楼出院,蹲点办样板,蹲下去了还要深下去,还要老老实实地向群众学习,真心诚意地依靠群众。不这样,就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
先当学生,后当先生
近几年来,许多种水稻的地方,都在推广我栽培水稻的经验。其实,现在推广的这套经验,不能算是我个人的经验。原来的经验里,就包含了太湖地区群众的经验,后来又经过科学家总结提高,在近几年大面积推广过程中,又经过群众和科学家补充发展。这套经验完全是领导、群众和科学家“三结合”的产物,是集体智慧和集体劳动的产物。学习和推广这套水稻高产经验的过程,正是我不断地向科学家、向群众学习的过程。
我的种稻经验,原来很零碎,不系统,我只晓得要怎样做才好,至于为啥要那样做,我并不完全清楚。一九五八年到了江苏分院以后,在科学家的帮助下,才逐渐认识清楚。
从一九六二年开始,同科学家一起总结研究的一套水稻高产经验,拿到太湖地区,由点到面地大面积应用推广,拿到各种条件不同的样板田里去应用,不断地吸取群众的好经验,补充了许多新内容,逐年地得到了发展。群众使我学到了许多东西。群众的实践,使这套经验越来越完整,越来越切合水稻的生长规律,越来越适应不同的生产条件,可以推广应用的范围,也就越来越大了。
毛主席说得实在正确: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个人的本事有限,群众的智慧无边。不断地向群众学习,不断地向群众请教,才能不停地前进,不断地提高。在这方面,与焦裕禄同志那种经常“住草庵”、“蹲牛棚”,向贫下中农求教的精神相比,差得很远。今后一定要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更好地向群众学习,特别是向贫下中农学习。活水长流,经验无尽
我深深地体会到,任何先进的生产经验,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都不会是好到了顶,不变化的。只有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不断地实验,不断地总结,不断地补充,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不然的话,生产向前发展了,经验还是老一套,在生产中的作用就会愈变愈小。
毛主席教给我们的不断总结经验的方法,是水稻高产经验能够不断发展的法宝。原来是在绿肥茬口上的早播早栽的经验,通过实践、总结,发展到能用于小麦茬口上的晚播晚栽了;原来栽培“老来青”的经验,又是经过实践、总结,发展成“农垦58号”的千斤高产技术;原来用于晚稻的经验,通过实践、总结,对如何用于中稻和早稻,也开始有了门路。这套经验,通过不断总结,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从去年开始,这套水稻栽培经验,还过了长江,到了苏北里下河地区,到了黄淮平原上的新稻区,听说也得到蛮好的收成。目前正在准备进行总结。我想,通过这次总结,这套经验的内容就会更加丰富,适用的范围也会更加广泛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