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革命化与自力更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县委领导革命化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3-26
第2版()
专栏:

革命化与自力更生
——广西壮族自治区县委领导革命化见闻
编者按:广西许多县委以自力更生的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教育广大的群众,指导当前的工作,制订未来的规划。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建设也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发扬大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针之一。我国农民是勤劳勇敢的,是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国家、建设家乡的要求和力量的。只要各级领导者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教导,把群众这种要求集中起来,给以自力更生的思想武装,党的这个体现广大群众要求的正确方针,就能变成不可估量的物质力量。
最近,我们访问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看到一种令人振奋的气象:许多县委在实现思想革命化的过程中,把自力更生的革命大旗高高举起。他们用自力更生的精神指导当前的工作,总结过去的经验,规划未来的建设。各县都树立了本县大寨式的公社、生产队,力求使这些单位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根据许多县委的经验证明,树立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包含着尖锐的思想斗争。斗争的焦点,在于能不能把实行生产革命的方针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个斗争,通常是通过如何处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自己动手与国家支援的关系、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等等问题表现出来。如何贯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县委领导革命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领导心里必须有大寨
广西许多县都树立了本县大寨式的红旗,号召全县人民向这些红旗看齐。但是,其中有许多新树起的大寨式的红旗,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早存在的。为什么过去没有树立起来?许多县委的同志说,问题在于领导。只有有了革命的领导,才能及时发现、总结、推广群众中存在的革命的事物,否则会视而不见。
贵县西山公社,九千亩耕地经常遭受旱灾,年年吃统销粮,生活水平很低。穷则思变。一九六四年秋天开始,全社四千多社员在党支部领导下学大寨,决心苦干,不要国家一元钱,动手建设一条长十五华里的引水渠道。这条渠全部是垫方,总工程量近三十万土方,去年秋天已完成任务的一半,工程竣工后可使全部耕地变成“保水田”。社员们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争取今年就不吃统销粮。
西山公社建设水渠的事,县上当时就知道,一位负责同志还去看过,而且被群众的苦干精神深深感动,主动地支援给一千元投资。作为县委的领导,应该趁此大作文章,把西山公社自力更生革命精神高高举起,推动其它地方的思想革命和生产革命。可惜的是,当时贵县县委没有这样做,只是给了一点钱就完了。
为什么那时候见到了自力更生的千里马而没有识别出来呢?据贵县县委负责同志谈,是由于当时县委领导在精神状态上还存在问题。一九六五年,县委在革命化的过程中,检查、批判了骄傲自满、安于现状的错误思想,决心大干三年闯过水利关,于是提出了一个规模很大的水利计划。但是,他们却把这个计划放在伸手向国家要钱的基础上。仅仅县管的水利工程,就要求国家投资二百三十多万元。可是,上边只批了八十多万元,怎么办?这时,县委才进一步树立了自力更生、依靠群众实现生产革命的决心。西山公社这面自力更生的红旗,也才被县委举起。这面红旗一举,全县自力更生精神大振,在国家减少投资的情况下,仍然争取完成原订的水利建设计划。
许多县委的同志在谈到树大寨式的红旗时,大都有这样的体会。这是个非常重要的经验,说明一个县发扬不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实际上反映出了县委领导的精神状态。一个县要想通过生产革命改变本地区的经济面貌,首先要立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但是,只有这一点还不够,还必须解决如何把雄心壮志变为现实的路线问题,那就是依靠群众,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否则雄心壮志就只不过是一个空口号。县委心里有大寨精神,才能找到本地的大寨,才有可能把群众中的自力更生的红旗高高地举起。
用革命观点看穷
作为一个县,从树立大寨式的红旗到形成红旗如林的局面,有一个正确看待条件,依靠群众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过程。这就有个穷地方翻身靠什么的问题,有个什么是翻身的决定性的条件的问题。
广西有穷的县,也有穷的社队。所谓穷,是相对而言。拿一些穷的地方同解放以前比,是富了;如果同生产发展较快的地方比,就是穷的,也可以称为后进。穷地方翻身靠什么?这次广西各县树立的自力更生红旗,都证明要靠革命,靠自力更生,靠人的艰苦劳动,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条件。但是在这方面并不是没有过斗争的,而这一斗争也首先反映在县委领导的思想上。
大瑶山瑶族自治县,一向是“三依赖”——吃粮依赖统销,用钱依赖救济,生产依赖支援。问题在群众吗?不是。原来,县委思想上自以为穷,又是少数民族地区,便以国家的“满仔”(小儿子)自居,觉得依赖国家理所当然。县委的眼睛看到的多是生产基础差、生产技术落后、家底子薄、山大沟深、群众生活苦,等等,总认为缺少翻身的条件。这自然不是革命的观点。用这种观点看穷,主要的错误在于看不到人的因素、人的能动作用、人的智慧、人的伟大劳动,把人的因素看得很渺小,把困难的形象看得很高大,这样,就必然会得出穷地方无法依靠自己力量翻身的结论。这是同自力更生方针相对立的思想,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大寨精神了。
革命化运动,改变了瑶族自治县县委的精神面貌。县委批判了依赖思想,找出思想上的根源是缺乏革命理想,缺乏群众观点,缺乏战胜困难的毅力。接着,县委下定决心:要革命,不再当“满仔”,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改变落后面貌。县委的观点变了,眼中的事物也变了,看到了全县人民的力量。于是全县总动员,大修水利,大修梯田,大种绿肥。群众情绪高得很,打破了旧的习惯,在去年秋收以前就修水利工程。这个县的大樟马公社原计划修一条水渠,年年等国家给钱,没有动手,去年不等了,自己干,当时连打石头的锤、撬石头的铁棍都没有,确实够困难了。社员们并不气馁,用大石头当锤,用硬木头当铁棍,很快把渠修通了。在县委的眼睛里,大瑶山不但有革命的群众,大瑶山也成为物产丰富、发展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好地方了。全县人民的决心是:争取今年就不吃统销粮!
许多县委都体会到,用革命观点、阶级的观点看穷,就可以看到贫下中农这个革命阶级的力量,就可以看到人的革命志气,就是人穷志长。世界上没有再比革命志气更坚硬的东西了,有了革命的人便可以无坚不摧、改天换地。否则,虽然树起了几面红旗,如果不能用革命的观点普遍地分析落后地方的条件,看到革命的因素,便不可能去广泛地动员组织群众走自力更生的路,几面红旗只会是“万绿丛中点点红”,不可能花开遍地。
正确使用国家支援
国家支援的钱多了是不是就好办事了?要分两方面说,也好办,也不好办。
武鸣县委的同志跟我们说:“过去,我们爱向上伸手要钱,总认为有了钱好发动群众,好办事。钱来了,往下分,不做人的工作,不发动群众,结果使下面养成了给钱就办,不给不办的习惯。这个教训太大了!”县委曾举出一个例子,说明自己思想变化的过程。国家曾投资在福良公社修了一座大水坝。不久,坝基渗水,一九六三年县里指示公社负责修补一下,并主动拨给了水泥,只要求公社自己想办法挖一点沙子,由于没有做思想工作,没有发动群众,公社不干,非等到县里送沙子去不干,一拖就是两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修补坝基的事被重新提出,发动群众一讨论,大家只要求县上补助一半材料,不但补好了旧坝,自己还另外设计、建筑了一条新坝。
这个教训在哪里?教训在如何看待钱,是钱挂帅,还是政治挂帅。
国家对农业的支援、对穷队的支援,是一项革命的措施,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党对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关怀。因此,不应该单单看到这是一笔钱,应看作是党和国家鼓舞人民群众积极性的政治力量。所以,县委在使用国家支援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给群众以自力更生的革命思想,先鼓干劲,把人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再辅之以支援,才能充分发挥出国家支援的作用。这样做,即使支援的很少,或者不给支援,照样可以办大事情。
反之,如果以钱以物挂帅,只给物质支援,不给革命思想,眼里无政治,支援就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还容易腐蚀群众的革命斗志。武鸣县委的同志告诉我们,这个县有个赖坡公社,生产生活有不少困难,县上一位负责同志去检查工作,没有发动干部和群众自力更生改变面貌,只给了两万元便走了。两年过去了,这个公社的样子还是没有变,支部书记还不断发牢骚,埋怨县上其他领导人没有给他们钱。有的社虽然拿到的支援多,粮食也多打了,但负债累累,结果增产没有增加收入。这些地方,看起来是群众思想有问题,其实是领导上的错误思想害了他们,是领导上的恩赐观点、只知有物不知有人的观点、忽视政治的观点害了他们。
钱要人用,单是靠钱是不行的。只给钱不给革命思想,实际上是给了群众依赖思想。给了革命思想,再辅以必要的钱和物的支援,既可促进人的思想革命,又能有效地推动生产革命。这是许多县委从实践中得到的一条可贵的经验教训,说明他们在贯彻自力更生方针时,已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深入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去了。
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玉林县有四个区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九六五年粮食都增产百分之四十以上。在大增产的大好形势下,县委发现了一件值得警惕的事:有一个生产队,国家给投资九百元盖仓库,投资花完了,仓库只盖了一半,便停下来等着国家再给钱,不愿意利用丰收的条件完成仓库建设。这一情况引起了县委的重视,加上其他一些情况,县委发觉这些地方的自力更生精神不足,要求在这四个区里再进行一次自力更生的教育,补足这重要的一课。这是玉林县委高举自力更生革命旗帜,突出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志。
最近,玉林县委根据对全县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提出一个全县实现水利化、园田化、绿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规划。这是个宏伟的规划,要苦战几年才能实现。更可喜的是,整个规划没有计算上国家的投资和其他方面的支援,一切靠自己动手。县委的同志说:“现在到处都在革命,都在发奋图强,自力更生。我们不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国家支援上,我们想到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我们认为,没有钱、没有化肥也得增产,自己要吃饭,还要多给国家点粮,这才行。我们已经同群众讲清了这一点。用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领导生产,结果既有粮,又能培养出革命的人、培养出坚强的革命组织,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就不怕了!”在其他县里,县委的同志谈到自力更生时,也常反问自己: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连年灾荒怎么办,在最困难的时候要不要支援国家,在任何风浪中能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说,许多县委已不但把自力更生看作是如何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的事,也看作是对国家应有更多贡献的事;不但看作是眼前的事,也看作是长远的事;不但看作是生产革命的事,也看作是培养革命的组织、革命的人的事。这就是贯彻自力更生方针的全面观点,也是贯彻自力更生的高标准,说明人们已不是把自力更生当作权宜之计,而当作一个战略思想加以贯彻了。这样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据我们了解,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指导思想的反映。为促进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的革命化,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指示全区干部用阶级斗争的观点、自力更生的观点、为人民的观点推动各项工作,要求所有的干部不要作安于现状、害怕困难、碌碌无为的庸人,要作立足广西,胸怀世界,敢挑重担,不断革命的彻底革命者。这对县委革命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贯彻自力更生方针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报记者 顾雷 宋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