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充分发扬民主带好“一班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4-05
第2版()
专栏:

充分发扬民主带好“一班人”
县委书记要当好“班长”,把县委这“一班人”带好,就要充分发扬民主。最近在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中,结合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对这一点感受特别深刻。
毛主席在《关于健全党委制》一文中,批评了那种“重要问题的解决,不是由党委会议做决定,而是由个人做决定”的现象。照毛主席的话去做,才能使党委会取得实质上而不是形式上的一致,才能真正调动县委成员的积极性。焦裕禄同志在这方面是个好榜样。
我过去很少主动与县委委员们事先“通气”,往往把问题一下子拿到委员会上去讨论,由于大家没有思想准备,往往不能及时做出决定,或者做出的决定不够完善,缺乏坚实的思想基础,结果影响其他同志的工作热情。为什么?关键就在于我缺乏民主作风,不能虚心倾听别人的不同意见。
我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先入为主,脑子里有个框框,自认为有把握;一是任务比较紧的时候;还有一种是我认为该办的事人家没有办,向我申述理由就不乐意听。很明显,先入为主的框框往往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如不认真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就势必要犯主观主义的错误;任务紧,要花很多时间来讨论确实有困难,但也正因为紧,更需要集思广益,在群众中找出正确的方法和措施。发动大家讨论的过程,也就是统一思想认识、调动大家积极性的过程,个人说了算,势必没有统一的行动。有些事情,看起来似乎别人不对,其实不然。事物总是复杂的,该办的没办往往有着种种原因,不让人家说明理由,问题又怎么能够解决呢?前年三月,县委决定要迁移一所病院,到了八月还没有办好,我不问青红皂白把负责这件事的同志批评了一顿。实际上并非他不想办,而是存在着实际困难。这样的批评,人家怎能心服呢?再说,即使是那个同志有错误,只是生硬的批评也不解决问题,对方也难以接受。作为一个县委领导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耐心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弄清楚事物的来龙去脉,这样才不至于阻塞言路,把事情搞坏。
去年县委讨论种红花草,我主张由前年的二十四万亩翻一番,增加到五十万亩,即占耕地总面积的一半左右,并要求全县都按比例去办。当时有个同志提出只能种四十万亩,我没有“在意”,也没有要他进一步说明“理由”。初步方案下达后,下面有的拥护,有的反对。于是,我到几个公社去了一趟,听一听,看一看,才了解到反对的有三种情况:一是田地低洼,水很难排出去,不能种;一是土地薄,长不好,种了等于不种;一是地少,晚秋作物多,茬口排不开,不能多种。后来,我们就改变做法,对不同地区提出不同要求:低洼地区只在少数高田里种;土地薄的就尽可能翻犁下粪进行点播;土地少的就套种;其他宜种的丘陵地区就多种。结果全县种了五十三万亩,长得也不错。事实说明,最初那个同志认为只能种四十万亩虽然不对,但却反映了一些实际情况,而我的五十万亩的指标虽然可行,但要求一律按耕地面积的一半去种却是主观主义的。如果不是后来认真研究了下面干部的意见,纠正了这个错误,那么五十万亩是肯定不能实现的。这件事使我体会到,党委要充分发扬民主,做好领导工作,当“班长”的,就不但要认真考虑其他党委委员的不同意见(包括错误的意见),而且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导:第一,做到“不耻下问”,“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见《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第二,加强调查研究。下面的意见有对的,有不对的,只有亲身做调查,自己心里有了底,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决定取舍。
能不能充分发扬民主,这不仅是个领导作风问题,而且也和个人的思想修养有关。回想我之所以听不进反对的话,归根到底就是有“领导说了算”的情绪,怕接受了别人的反对意见,有损自己的威信。这实质上是“高人一等”的思想在作怪。焦裕禄同志之所以能够虚心倾听别人的一切意见,把“一班人”带得那样好,也就是因为他心里只有革命,没有自己。
安徽庐江县委书记
项凤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