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调动农民的哪种积极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4-16
第2版()
专栏:一得录

调动农民的哪种积极性?
突出政治,要抓人的因素。什么叫“人的因素”?要调动人的哪一种积极性,是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个认识过程。
原来,我以为抓人的因素,就是去调动农民搞生产的积极性;至于用什么思想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自己思想上并不明确。例如,前几年我在一个大队发动群众制订远景规划。我对社员们讲,到一九七○年,全大队粮食总产量要达到多少斤,经济收入多少元;到那时,每人可以比现在多分多少粮食,多分多少现钱。这样一讲,社员的“积极性”确实是提高了。当时,我们还提出“为(每人)吃千斤粮而奋斗”的口号,社员们听了也很高兴。那时,我以为这样做是把人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了,也就是“突出政治”了。
现在检查起来,那样做不是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而是“突出经济指标”。因为我们不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去教育农民,用“种田为革命”的思想去调动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而是单纯以搞好个人生活为目标,以个人主义的思想去引导农民为多吃粮多分钱而奋斗。实质上这是突出资产阶级的政治,而不是突出无产阶级的政治。一般地说,农民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可以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如果放松了政治工作,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就会泛滥起来。如果单纯用个人利益、用所谓“经济指标”,就很容易调动他们私有心理的“积极性”,把他们引向邪路。因此,我们要明确地认识到,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一定要时时处处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教育农民。这是建成社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的重大措施。
用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观点来检查,我们以往的许多工作是很值得推敲的。象在经营管理中,强调定额越细致才越合理,搞烦琐哲学,结果是引导农民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有些地方的农民政治觉悟提高了,对我们搞的一套烦琐定额很不满意,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行不通。又比如,动员群众多卖余粮,我们不是进行为革命的教育,而是只讲国家支援农业很多东西,跟他们算细账,说增产了,如果要不多卖点余粮,怎能对得起国家?这实质上是启发农民的“报恩”思想,而不是启发他们的社会主义觉悟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积极性。
刘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