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贫下中农的好医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4-16
第6版()
专栏:

贫下中农的好医生
河北涿县卫生工作队 史庆云
张宏义是河北涿县向阳公社沙窝大队的半农半医的医生。他去年初中毕业后参加了劳动,秋后,公社成立了半农半医训练班,支部选送他去学习,虽然刚刚四个月的时间,已经是村里有名的医生了。
“刚学了几个月的小青年,也能给人开方治病么?”一开始,好些人都是这么说的。事实最能让人信服。去年十月,那时,他刚学习不久,有一天回家,刚要进村,只见从果园里用小车推出一个人来,魏文大叔斜躺在小车上,原来他腰疼病又犯了,到了家,病人疼得一个劲儿哼哼,脑门上已出了一层冷汗。张宏义想:我给他扎扎也许能止住疼,前几天老师才讲过治腰疼的穴位,可是我要扎坏了怎么办呢?短暂的几分钟,“扎”和“不扎”这两个念头在他脑子里来回倒了好几次。他到底决定了:我学医就是为贫下中农服务的,该用的时候怎能往后退?于是,他大胆地说:“我给大叔扎扎吧!”病人疼得没顾得回答,守在旁边的病人的妈妈说话了:“你刚学这么两天,扎得了吗?”可是一看儿子疼得那样,心里也着实难过,又接着说道:“你试试吧!”这时张宏义拿出针,选好穴位,消了毒,一针,两针……连扎了七针,一个多钟头把针起了,病人说:“轻多了。”第二天早上,宏义去时,见魏文正拄个棍子在院里呆着,忙把他扶到炕上又扎了五针。晚上宏义再去看他,魏文说:“多谢你费心,以后你就别惦记着了,明天我就干活去。”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在村里传开了。“咱村的张宏义能治病了。”“扎针扎得还挺好呢,这下看病再不用上外村请医生了。”从那以后,找看病的越来越多。宏义只要听谁在窗户外头喊他,他如果正吃饭,撂下筷子,就跑了出去。要是在黑夜,不管刮风下雪,也会腾一下子起来,穿好衣服就走。有一次,魏山家的两个小孩都病了,四个小时注射一次青霉素,他在家里定好了闹钟,还不放心,又嘱咐他妈听着钟响。闹钟一响,他起来就往外走,就这样连着好几宵,两个小孩终于恢复了健康。
魏振元的二闺女病了,宏义跑了去,小孩已经昏迷,宏义一边听着,一边检查,他给注射了药,不放心,跑到公社把老师请来,老师诊断同意他的处理方法。六个小时以后,小孩从昏迷中醒过来,全家人都欢喜的了不得。醒过来并没有脱离危险期,一点也不能麻痹大意,张宏义索性把被子搬了来,睡在小病人旁边,说是睡,其实,他两天两夜没合眼哪!他拿着书,瞧一段书,看看病人,再看看表,到了该打针的时候,给小孩打了针。白天该吃饭时,不声不响走了,回家吃完饭,又不声不响来了。有一回振元的母亲死扯硬扯要留他吃饭,说什么他也不答应,他说:“我要吃您的饭还算什么新医生,党就白培养我了。”
宏义的爸爸妈妈是在苦水里度过来的。逃荒到了这村。他爸爸从十七岁给地主扛活,直到解放,分了房子分了地。爸爸常对宏义说:“我象你这么大什么活儿不干?挑大桶、耪地推磨,一天也闹不上一顿饱饭,共产党要不来,你还想念书?你可得好好为穷人办事,一点不能懒哪!”宏义每天晚上去看病,妈妈都等门,宏义看书,妈妈也常陪着。
提起宏义的刻苦学习劲,老师夸,同学夸,爸爸妈妈妹妹也没有不夸的。上课时候,张宏义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好象老师吐出来的每一个字都撒种似的埋在他的脑海里。为了练好打针,他一下挨一下往自己胳膊上扎,他说,非这样不能练出真本事来。为了学针灸,他买了几张针灸挂图贴在墙上,一吃饭他就端着碗站在那儿,瞅着。在路上,宏义总是一边走,一边背。
说到劳动,社员就象夸他治病一样,夸他劳动好。他干活,按老乡的话说,傻和和的傻干,什么脏啊累啊,这两个字眼跟他不沾边,干什么也不肯落在旁人后头。他每天学习回来,不进家门,直接上果园去。果园就在村边,树苗有的还没长起来,间种了好多庄稼,他到了那里,队长叫干什么活就干什么活。这次植树,社员五点钟起他也五点钟起,跟社员一块栽树,到了时间再上学。
我曾问过宏义:“你学习这么用功,守着病人两天两夜不合眼还要看书,你那儿来的这么大精力啊!”他回答的很简单:“是毛主席的书,给了我用不完的劲头。”说着,他从桌子上递给我一个小本本,上面写着“主席著作学习笔记”八个字,我翻开来,一字字,一行行,看着,读着,好象我听见了这个贫农儿子的心的跳动。他写道:“我是个穷人家的孩子,我的爸爸妈妈和广大穷人在旧社会受尽了苦,这次党培养我当医生,我要是不好好学,好好干,就对不起党和毛主席,对不起贫下中农。……”
宏义的铿锵的心声,一直在我心里回响着,在我们的农村里,有多少个张宏义正在成长起来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