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掩盖了敌军的反动本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4-18
第5版()
专栏:

掩盖了敌军的反动本质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连长 陈泽民
影片《兵临城下》掩盖了敌军将领的反人民的反动本质,掩盖了敌我之间的阶级矛盾,极力美化了敌人。
象赵崇武、郑汉臣这样的国民党地方军头子,都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残害人民的刽子手,要不然,他们是爬不到这样高的职位上去的。他们的历史,只能是反共反人民的罪恶史,影片不去揭露他们的罪恶,反而处处加以美化。就连郑汉臣的部下,抢老百姓的粮食这一点点罪行,编剧也为他开脱了,因为这些国民党士兵,实在是饿得没有办法,才抢老百姓的粮食的,情有可原。而且,当抢粮的事被郑汉臣知道以后,郑汉臣居然大发善心,责骂部下不该抢,命令部下把粮食还给老百姓。看,郑汉臣明明是个反共反人民的刽子手,硬要把他说成是关心人民利益的好心肠人,这怎么可能?
赵崇武,在编剧的笔下也是个爱国爱民的英雄人物。年轻时有抱负——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为国家立过汗马功劳,不愿打内战,对部下体贴关怀……,并且为赵崇武编写了这段光荣的历史。同时,影片还美化了敌军官兵之间的关系。
毛主席说,国民党军队“官兵之间在政治上是分歧的”,他们上下之间、官兵之间完全是压迫与被压迫之间的关系。政治上的分歧,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必然会造成敌军官兵之间的矛盾,引起士兵对官长的愤恨和不满。影片完全违背了这个事实,把敌军官长和士兵的关系,描写成那样团结一致,那样体贴、亲密,真是亲如家人。当郑汉臣的妻子过不去河的时候,小个子兵马上殷勤地要背她过河,还说什么:“郑团长平时对待弟兄们挺好的,这点心意还不该尽吗?”赵崇武也是为了部下和一万多家乡子弟的前途,宁愿自己受煎熬,受歧视和排挤,也不肯放弃戎马生涯,解甲归田。这就把敌军官长和士兵的关系美化了。
党教导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阶级和阶级斗争。这部影片,不去揭露敌人的罪恶,还处处加以美化,其结果,观众看了以后,只会同情敌人,只能模糊阶级界限,放松革命警惕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