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4-21
第2版()
专栏:社论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
毛泽东同志说过:“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河南林县红旗渠的建成,又一次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论断的英明和正确。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不但是我们取得人民革命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同样是我们取得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突出政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红旗渠是一个光辉的榜样。
劈开太行山,修建红旗渠,这是林县人民在改造林县旧河山的斗争中的一个大胆的创举,是从根本上改变林县自然面貌的有决定意义的一战。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是一个干旱山区,缺水到了惊人的程度。历史上,林县人民不止一次地逃过粮荒,也不止一次地逃过水荒。解放以来,林县县委已经领导群众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但是由于县境内缺乏充足的水源,缺水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从山西平顺县引来漳河水,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缺水的问题,就能够加快林县的社会主义建设。
但是,远从山西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到林县来,能够办得到吗?在五十多处人们无法立足的悬崖绝壁上凿成渠道,斩断二百四十多个山头,跨过二百七十多条沟河,这么艰险的工程,林县人民是闻所未闻的。而修建红旗渠的最初几年,正是林县和我们国家连续遭受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资金缺乏,物资缺乏,甚至钢钎、镐头、抬筐、抬杠等简单工具也很缺乏。在这许许多多困难面前,敢不敢挑这样重的担子?这是对林县人民的一个严重考验,更是对林县县委的一个严重考验。
林县县委不愧为全县人民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核心,主动地、清醒地接受了这个严重的考验。林县县委知道,引漳入林,这是林县人民的迫切要求;实地勘察的结果表明,虽然工程十分艰险,但是完全可能作到。林县县委懂得,举办大多数群众迫切要求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得到他们的拥护;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来办这些事情,就一定能够办成。正是这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利益的高度关怀,使得林县县委敢于不顾一些人的责难和反对,毅然决然地在最困难的时候挑起了这副重担子,把改造自然的斗争坚持到底。
彻底为人民的思想,同高度相信人民群众创造力的观点是一致的。林县县委并没有低估修建这条渠道的困难。但是,他们坚信,只要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使全县群众都懂得为谁修渠,为什么修渠,同心协力,艰苦奋斗,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林县县委一贯重视抓阶级斗争,重视做人的工作,重视安排群众的生活。几年来,红旗渠工地干部和民工一直坚持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一直坚持推行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干部真正同民工打成一片,干部、群众真正拧成了一股绳。哪里的工程最困难、最危险,工地指挥部的负责干部就到哪里带头参加劳动。有关民工生活上的一切问题,只要能够解决的,都用最负责的精神及时解决。红旗渠是林县人民在我们党领导下,在太行山上精心建造的一条人工天河。在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人的因素第一的作用。
修建红旗渠这样的伟大工程,国家在可能范围内给予有力的支援;平顺县的党组织和广大人民,从各方面给予必要的赞助。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这里充分表现出来。当然,在这个伟大工程中,英雄的林县人民起着决定的作用。他们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积极地、坚定地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多快好省地建成红旗渠的伟大胜利。
用什么态度对待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突出政治,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还是忽视政治,突出物的作用和技术的作用?林县人民用最有力的实践作了回答。全国每个地方、每个单位,如果都能象林县人民那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突出政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国家的面貌必然能够更快地改变。
我们祝贺林县人民在这场改天换地的斗争中取得伟大的胜利,预祝他们在继续完成红旗渠的配套工程,在继续改造林县河山的面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的斗争中,取得新的更加伟大的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