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怎样看待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4-25
第2版()
专栏: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与生产的关系?

怎样看待物
国家的支援是党中央和毛主席对我们的深切关怀,是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的表现,怎样看待物,怎样用好物?这里边有两种思想的斗争
我们平鲁县委过去在处理政治和生产、人和物的关系上,是有深刻教训的。
平鲁县位于山西雁门关外,是地广土瘠的黄土丘陵山区,是革命老根据地。由于战争时期敌人的摧残破坏,解放后自然灾害又比较频繁,困难较多。党中央和毛主席对我县群众曾给予无限的关怀,十多年来国家供应了一亿多斤粮食。水利贷款、救济款共二千八百万元,还有棉、布等不少物资。如果真正用好这些东西,本来会大大促进农村的建设,更好地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做好政治工作,一些干部和群众因此滋长了严重的依赖思想。说什么“缺吃的有老黄(玉米),缺花的有银行”,没有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长期不能改变低产落后面貌。同时,有些地方资本主义的自发倾向,也逐渐泛滥起来。
长期以来,我们没有从领导思想上找原因,反而错误地认为群众落后。去年,县委认真学习了毛主席著作,才认识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工作中没有突出政治。 从领导思想上找原因
是不是国家给了粮食和钱,就会产生依赖思想?不是的。
毛主席说:我们看事情要看它的实质。国家的支援体现党中央和毛主席对老区、对山区人民的深切关怀,是对我们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强大支持,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的表现。但是,我们的眼睛仅仅放在一袋袋粮食、一匹匹布上面。我们老背着一穷、二老、三多灾的“包袱”,认为条件不好,十年十灾,群众生活底子薄,国家不扶持过不去。没有用国家物质支援的政治意义,用毛主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教导,去启发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的革命干劲。
去年,我们认识了这个道理之后,就在各种场合把这种物质支援的政治意义突出出来。向基层干部、群众大讲毛主席对老区、灾区人民的关怀,大讲老区人民应当进一步发扬传统,应当奋发图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样,情况就有了显著的变化。过去,发放的救济粮款再多,下边仍有很多意见;去年发放的不多,群众干劲却很高涨,农田基本建设比过去哪一年都好,建成质量较高的大寨田四万五千多亩。
可见,产生依赖思想,最根本的是由于我们在使用国家支援物资时,没有突出政治。 县委先革依赖思想的命
是不是依赖思想只是群众有,领导没有呢?不是的。过去,我们错误地认为“群众依赖思想严重,是填不满的坑”,看不见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因而也对国家对上级有了依赖心理。经过学习毛主席的著作,才猛醒过来,依赖思想的根源不在群众而在县委,身不正影子斜,县委有依赖思想,群众也就有依赖思想。
我们县委首先革掉了依赖思想的命,情况就有了变化。广大干部和群众纷纷说:如今搞建设,还要国家年年供应,是该改变这种情况的时候了。干部和群众提高了觉悟,就自力更生地干起来了。陶村公社集体化十二年来,国家给了九千三百元,十二台水车和锅驼机,才搞了二百五十多亩水地,平均每年增加二十亩。去年靠自力更生,三个月动土七万方、开石六千方,绕过十七个山腰,建成水浇地八百多亩。老社员王宗说:“毛主席呀毛主席,你真是伟大的领袖,说能改天就能改天,说能换地就能换地,要是在旧社会,我们想也不敢想呀!” 尝到突出政治的甜头
归根到底,是我们不能正确对待国家的支援,是我们没有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摆对头。我们错误地以为:要说突出政治,那是经济部门、事业企业部门的事,不是党委机关的问题。毛主席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认真检查起来,我们的确没有把人作为决定性的因素来抓。抓物的劲大,抓政治的劲就有点松。结果,越抓物,下边问题越多。刘家穽大队是个一向缺水吃的村子。一九六一年,国家送去钻探机,花了一万多元没有闹出水来。一九六三年,国家又给了一千九百元补助款,他们却用这些钱盖房,修戏台。结果,新水井打不出来,连过去的旱井也坍毁了不少,四十眼只剩了九眼。去年,我们首先向这个队的群众大讲为集体创业的革命思想,经过半月深入细致的发动组织工作,群众觉悟提高了,一下子打成五眼浅井和一个蓄水池,基本上解决了人畜的用水问题。
突出物的苦头我们尝够了,突出政治的甜头开始尝到了。苦和甜给予我们极为深刻的教育,我们对毛主席教导的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今后,我们一定要永远突出政治,使老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尽快赶上先进的水平,这样才不会辜负党中央和毛主席对革命根据地人民的关怀和要求。山西平鲁县委代理书记
李廷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