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用阶级观点破恩赐观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4-25
第2版()
专栏: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与生产的关系?

用阶级观点破恩赐观点
是用毛泽东思想、用党的政策去发动群众,还是把给钱给物当作唯一的或主要的办法?这不仅是方法问题,而且是相信不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无产阶级立场问题
去年下乡作调查,我深深体会到:要使一个落后地区的贫困面貌得到根本改变,必须用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发扬革命精神,自力更生地把生产闹上去。不去教育群众,只是从经济上给予扶持,只是给钱给粮给物,实际上是不相信群众的恩赐观点,结果会把干部和群众引导到邪路上去。
我县有个高寒公社,生产比较落后,全年粮食单产才八九十斤。怎样改变这个公社的面貌呢?过去,我们单纯地靠给钱给粮给物来扶持。无论是粮食供应、耕牛贷款、生活补助等等,给这个公社的都是最先、最早、最多。可是,多年以来,他们的贫困面貌没有什么改变。
恩赐观点给这个公社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是什么呢?一个是没有把基层干部带对路。有的干部发动群众,不是用毛泽东思想,不是用党的政策,而是对群众说:“大家好好干吧,干好了我到区上去要点东西来。”另一个是,群众中也有一些人形成了依赖国家的思想。这个情况,说明我们不相信群众,没有把党的政策交给群众,没有用毛泽东思想领导群众前进,因此使群众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失。这不仅是个方法问题,也是个立场问题。
毛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说:“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么?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么?那末,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细细琢磨毛主席的这些话,我们开始认识到,对一个困难地区,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扶持,是应该的;但是,把给东西当作做工作的唯一办法或主要办法,那就错了,那是不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恩赐观点。
抓住了问题的所在,我们工作组在群众中大讲党的关于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政策,大讲“愚公移山”克服困难的毅力,大讲大寨自力更生的精神。党的政策交给群众以后,社员们纷纷反映:“别人都在支援国家建设,唯有我们年年伸手向国家要粮要钱,心里着实过意不去。”“我们也是想搞好生产的,可就是不知道怎么搞法。”原来,群众并不愿意躺在国家身上,更不甘心贫困落后,他们有着革命的积极性,问题是我们没把他们往正路上引。有的表示:这回嘛,我们要象大寨人那样,用自己的双手,奋发图强搞生产。大家一边讨论,一边就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生产规划和措施。这里缺水,大家决定先修十八条水沟。当时,旱象严重,许多队的青年妇女就挑水、背水抗旱点种包谷。这样干了一年,公社的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去年在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的情况下,全公社十七个队仍有八个队增了产,整个公社生产在全区比较起来,也是走在前面的。
铁的事实教育了我,使我认识到群众不仅有改变贫困面貌的要求,同时也蕴藏着改变落后面貌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我们只有真正用革命的思想去发动群众,启发他们革命的积极性,才能根本改变贫困落后的状况。
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
李文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