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毛泽东思想给他以无穷力量——记赵小寿同志在部队的时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4-27
第2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给他以无穷力量
——记赵小寿同志在部队的时候
赵小寿,这个英雄的名字激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热烈赞扬赵小寿和我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的同志们赤手空拳、奋不顾身保卫祖国五星红旗的英雄行为,对印度尼西亚右派势力的法西斯暴行表示无比的愤慨。
赵小寿是一个复员军人。他复员前是首都公安部队某团的五好战士。在部队里,他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成长起来。他这次在印度尼西亚右派势力的法西斯暴行面前能够正义凛然,威武不屈,是他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结果,也是他高尚革命品德的表现。
热爱毛主席 热爱毛主席著作
一九五八年三月参军的赵小寿,在这支部队里曾先后在九连和十连当战士。他是连里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几年来他一直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学得好,用得活,学习的自觉性越来越高。当初迎接赵小寿参军的副排长、现在十连的指导员梁长来回忆赵小寿当年的情况说,赵小寿非常热爱毛主席,非常热爱毛主席著作。一九五八年夏天,他和赵小寿一起参加十三陵水库修建工程。有一天,毛主席来到了劳动工地。整个工地沸腾起来了。人群象海浪般地涌向毛主席。赵小寿多么想去亲眼看一看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可是毛主席在东坝劳动,他们在西坝劳动,不好随便离开岗位。他的感情激动极了,同毛主席在一块劳动,多么幸福呵!毛主席走后,他趁休息的机会想去摸摸毛主席用过的铁锨、土筐,但是要看的人太多,他怎样也挤不过去。于是,他走到毛主席劳动过的地方,双手捧起一把土,兴奋地带回帐篷去。从此,他更加热爱毛主席,热爱毛主席著作。一九六○年林彪同志发出“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的号召以后,他更加如饥似渴地学起来。原九连副连长杨海峰说,赵小寿在连部当通信员时,白天因为工作忙,就常常利用晚上学。晚上干部开会,正是他学习的好机会。他给大家准备好开水,就到一边学习去了。会开到十二点,他学到十二点。夏天路灯下凉爽,他就在路灯下学。有时半夜站岗回来还要学一段。赵小寿的战友张廷宝说,赵小寿一天除了执勤、劳动就是学习,每次到他班上去,他不是学习毛主席著作,就是看报,剪毛主席语录,写学习心得笔记。他把《解放军报》刊登的毛主席语录剪下来,装订成册,和大家一块学习,复员时把它留给二班,现在已经成了二班的传家宝。
赵小寿把毛主席的书当作最高指示,坚决执行。他经常说:“毛主席怎么说,咱们怎么做,没有错。”每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或者有什么事一时想不开的时候,就认真读毛主席的书,他说:“读了毛主席的书,什么困难都不在话下,什么苦恼也没有了。”正是毛泽东思想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力量,鼓舞他战胜各种困难,在革命化道路上飞速前进。
心里没有“我”字 嘴里没个“苦”字
赵小寿牢记着毛主席的教导,对工作极端地负责任。他在连队的平凡工作岗位上,是不怕苦、不知累、一心为公的好战士。
一九六○年,领导上调他到连部当通信员。他每天送文件,取报纸,从营跑到连,从连跑到各个执勤点,一个来回就是七八十里路。尽管是很累了,可他想到毛主席关于“工作就是斗争”,“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教导时,就浑身是劲。他一放下文件包,不是在连部干这干那,就是到菜园子里浇水上粪,一天忙到晚。过去和赵小寿一起当通信员的刘沛芝说:“小寿同志心里没有‘我’字,嘴里没个‘苦’字,什么活最重最累,他就抢着去干。”对通信员来说,最麻烦的是碰到恶劣的天气。可是,赵小寿却把这种天气当成锻炼自己革命意志的好机会。越是刮风下雨,他越是走在头里。他用雨衣包住文件包迎着风雨前进,浑身淋得透湿,毫无怨言。
有一天晚上,赵小寿下岗回到连部,已经深夜两点了,正好碰到副指导员毛树永出去查哨,他连枪还没撂下,就跟着副指导员走了。副指导员说:“你已经站了半宿岗,该休息了。”赵小寿坚决不肯。副指导员十分感动,关切地问:“你不累吗?”赵小寿说:“累什么?跟红军长征时比,跟我过去放羊的时候比,好多了。”这是多么简朴的语言,多么深厚的阶级感情,又是多么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
在执勤的岗位上,在日常生活中,赵小寿时刻不忘阶级斗争,时刻保持着高度的革命警惕。有一天夜晚,天下着瓢泼大雨,上岗的道路淹没了。他趟着大水,来到执勤的岗位,顶着风雨倍加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排长前来查哨,距离还有几十米,就被他发现了。新战友上岗前,他总要告诉他们:一个革命战士在执勤时,脑子里应该时刻有敌情。
处处关心同志 时时想着人民
赵小寿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对同志、对人民极端地热忱。战士刘沛芝刚调到连部当通信员,每逢刮风下雨,赵小寿总是把他留在家里,自己顶风冒雨进城送信取报纸。吴凤来的衣服脏了,脱下来还没有顾上洗,赵小寿就悄悄地给他洗了晒出去,吴凤来打听到是他洗的,问他怎么不说一声,他说:“这有什么好说的,毛主席不是说‘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吗?”每逢节假日,有的同志外出,他就留在家里替别人站岗。
赵小寿特别注意从政治上关怀同志的进步。新战士李仓洞入伍后,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赵小寿就主动地和他结成“一对红”,真心实意地帮助他,给他一句一句地讲读《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使他很快懂得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革命道理。后来,他们被评为连队的“一对红”标兵。
赵小寿处处为了人民,时时想着人民,把为人民做好事,当作是人民战士的本分。有一次,赵小寿看到一个老大娘抱着小孩,站在水渠边上发愁。走过去一看,原来水渠上只有一条独木小桥,桥下流水哗哗响,老大娘心里发慌不敢过。赵小寿三脚两步跑过去,把小孩交给战友张庆孚,自己把老大娘背过水渠。老大娘激动地看着这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好久说不出话来。
“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岗位”
不论在九连,还是在十连,赵小寿都不为名,不为利,忠心耿耿,埋头苦干,服役几年如一日。这两个连的许多人都说:赵小寿过硬,就硬在他真正做到了把党的利益当作自己的最高利益。赵小寿一九六○年到连部当通信员,后来又下班当战士。每次调动工作,他总是愉快地提起背包就走,从来不讲价钱。他常对同志们说:“我是穷孩子出身,是共产党把我解放出来,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岗位。”从连部回到班里以后,和他同时入伍的同志已经当了排长,比他后入伍的也提升为班长或副班长了,赵小寿却仍然是个战士。当时指导员和排长怕他有思想疙瘩,去找他谈心。一提到这个话题,他就非常诚恳地说:“请首长放心吧,我一定能够正确对待这个问题。我绝不忘记一个老战士的责任,绝不放弃革命到底的思想。”这次赵小寿光荣负伤的消息传到十连后,排长郭金城写了一篇文章,记述了赵小寿的一件事。他在这篇文章中说:
“赵小寿为了革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那一年,组织上送我们两人去学习。他在学习期间,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刻苦地学习军事技术,……毕业回来不久,我就被提升为班长,可是他呢?还没有动。当时,我就问他:‘小寿,怎么样?’他说:‘你提了,我没有提,这有什么奇怪的?现在你的担子更重了,工作更多了,希望你能够把这个担子担起来。我虽然是一个老同志,你也要多帮助我。我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为革命党叫干啥就干啥。’一席话使我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多么好的同志,多么好的战友,多么诚恳和虚心!”
×××
现在,赵小寿英勇护旗的事迹,已经在这支公安部队里产生巨大的力量。赵小寿的战友们纷纷提出:要象学习王杰、麦贤得那样学习赵小寿。许多同志表示要象赵小寿那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把毛主席的书当作最高指示;象赵小寿那样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毛主席;象赵小寿那样天不怕,地不怕,敢把牛鬼蛇神踩在脚底下;象赵小寿那样,发扬无产阶级的硬骨头精神,做一个毛主席的好战士。
(《解放军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