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丑化了农民形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4-27
第6版()
专栏:

丑化了农民形象 齐陶 曾昭祥
《抓壮丁》是一部有严重政治错误的影片。它用一连串庸俗的笑料,掩盖了农民和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丑化了贫苦农民的形象。
《抓壮丁》写的是一九三八年国民党在农村大抓壮丁的事情。国民党抓壮丁,这是阶级压迫的一种形式。但是,作者没有以阶级斗争的观点正确描写这种现象。影片里的农民在国民党和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下,不但没有丝毫仇恨、反抗和革命精神,相反地都被作者丑化成一群只知叩头哀告、恭顺驯服的奴才。
老贫农姜国富为了儿子不被抓壮丁,便向地主李老栓送礼求情,苦苦哀求:“把我儿子留下来,还不是为你老人家出力,为你老人家效死么!……有骨头还怕熬不出油么!”在作者笔下,这个受尽了地主压迫剥削的贫农,对地主阶级竟然如此感恩戴德、抱有幻想、甘心受其压迫,还说什么:“你老人家的好处,我二辈子也忘不了啊!”我们要问作者:难道这就是中国农民的形象吗?当农民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害时,难道竟是这样乞求地主的庇护,把自己和地主阶级的利益结合起来吗?这不是把农民写成了左脸挨了打,又把右脸送过来的奴才吗?
还有姜国富的儿媳在丈夫被地主逼迫逃亡,公爹被地主迫害身死,自己和孩子又被地主抄家逐户,无路可走的时候,仍然不觉醒,仍然乞求于地主门下,乞求地主给她一点点施舍。在这个被压迫的农民妇女形象身上,你根本看不到一点点贫农的抗争和骨气。更使人不能容忍的是姜国富的孙子水生,这个贫农的后代,他应该是革命的希望,革命的未来,可是,在影片里,他只是向保长磕头,跟妈妈在地主家乞求棺材时,乘人不备偷吃猫食。这里我不禁要问作者:为什么你要把受压迫、受剥削的农民恶意地加以侮辱和歪曲?为什么要侮辱和歪曲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你为什么不在作品中给人一点点革命的希望?这还不算,作者竟连影片中一个芋子娃老婆也没有放过,对她进行了歪曲的描写。这个毫无反抗性和斗争性的农民妇女,她只能被人侮辱,任人宰割后灰溜溜地死去,不但没有斗争,而且也没有激起任何人的同情。
影片的作者,对农民身受的阶级压迫没有给予阶级的同情,没有给予阶级斗争的鼓舞,却是以极其冷漠的态度,给予无情的蔑视和嘲笑。这是为什么呢?毛主席告诉我们“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若否认他们,便是否认革命。若打击他们,便是打击革命。”《抓壮丁》与这条真理是针锋相对的。这样的坏影片,必须彻底批判,这样的毒草必须连根拔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