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不准盗用农民的名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5-22
第3版()
专栏:

不准盗用农民的名义
广州沙河公社登峰大队 潘树标 张海林 曾维有
陆德权 何怡卿
影片《舞台姐妹》里的竺春花,是个在旧社会里演了十多年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戏的名演员,是资产阶级的艺术家。但影片却替她搽脂抹粉,描写她与农村的贫苦农民有血肉的联系,把她冒充为无产阶级的艺术家,好象她无需进行思想改造,就可以为工农兵服务。这骗得了我们吗?
影片用偷天换日的办法,虚构了一个人物——小春花,来往竺春花脸上贴金。小春花是个受剥削受压迫的童养媳,编导者是把她当做贫下中农的代表描写的。她出场不多,但编导者却通过她与竺春花的关系借此说明:竺春花与农村的贫苦农民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她和贫下中农有着同样的遭遇和同样的命运,因而,竺春花也就成了千千万万个“春花”的代表。不仅这样,小春花与竺春花初次相遇,就对竺春花的艺术大为欣赏地说:“你的戏文唱得真好!”解放后看了竺春花演出的《白毛女》,小春花又表扬她:“你的戏文唱得更好了,唱到我的心里了!”这是借小春花之口,对竺春花演的戏——无论是才子佳人戏或是革命现代戏,表示了贫下中农对竺春花的艺术和生活道路的赞许和肯定。
说竺春花是个无产阶级的文艺家,要我们贫下中农对她的思想和艺术全部批准,这是办不到的。我们觉得编导者热烈歌颂的竺春花,没有一丁点儿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味道。首先是她的思想不对头。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是确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去斗争、去生活的。竺春花却不是这样,她是按照邢师傅的话:“清清白白的做人,认认真真的唱戏”为准则去生活的。同时,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旧中国,真正的革命者都参加到党所领导的为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去了,这和竺春花只是争取一个可以让自己“自由”演出的舞台,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其次,竺春花的感情不对头。无产阶级有着鲜明的阶级观点,爱的什么人,恨的什么人,一点也不含糊。象邢月红这样一个投到敌人怀抱中去的人,竺春花没有跟她划清界线,而是藕断丝连,拉拉扯扯。当然,邢月红也不是绝对没有改邪归正的可能,但必须经过革命的教育改造,而不能象竺春花那样用什么姐妹之情就可以感化她,并且让她这么轻易地就踏进革命队伍中来。竺春花的姐妹之情和我们贫下中农之间的阶级感情,没有丝毫共同之点。
我们认为竺春花不是无产阶级文艺家,而是资产阶级文艺家,她和贫下中农没有共同语言。影片的编导伪造了一个贫下中农形象——小春花去赞美竺春花这个冒牌货,来和毛主席的文艺思想唱对台戏,我们决不答应。我们要正告你们:不准盗用贫下中农的名义来贩卖资产阶级的黑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