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运用唯物辩证法领导山区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6-12
第2版()
专栏:

运用唯物辩证法领导山区生产
  浙江省泰顺县柳峰公社卓宅大队党支部书记 卓乃球
编者按:柳峰公社卓宅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卓乃球同志写的这篇文章,以生动的事实,再一次雄辩地证明:毛泽东思想是战无不胜的强大武器。人们一旦掌握了它,就可以大大地提高无产阶级觉悟,提高革命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就可以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各种矛盾,摆脱被动,力争主动,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伟大创造力迅速解放出来。
卓宅大队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坚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大抓人的思想革命化,正确地处理农、林、牧三者的关系,使山区生产在不长的时期里得到全面的、较快的发展。
“向毛主席著作请教,到群众中去找办法。”柳峰公社党委书记这句话讲得好!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是最高最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进行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指针。我们只要把毛主席的书当作一切工作的最高指示,在斗争的实践中活学活用,就能从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掌握正确方向,领导群众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新华社杭州八日电 浙江省泰顺县柳峰公社卓宅大队党支部在领导山区生产斗争中,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教导,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诸种矛盾,及时总结经验,避免了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处理了农、林、牧之间的关系,使农、林、牧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逐步改变了山区穷困的面貌。下面是这个大队党支部书记卓乃球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运用唯物辩证法领导山区生产》,全文如下:
我们卓宅大队地处拔海八百多米的高山顶上,生产非常复杂,俗话说:“阴坡阳坡,相差许多;山上山下,大不一样。”几年来,我们卓宅大队在发展山区生产的过程中,有着许多经验和教训。体会最深的是每接近毛主席的思想一分,生产就能上去一丈;如果离开毛主席的思想,生产不仅要停滞不前,甚至还要倒退。要领导好山区生产,除了要树立起一心为革命,一切为人民的思想以外,还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因此,我们认真学习了毛主席著作,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正确指导山区生产,尝到了甜头。
有树才有水,有水才有粮
我们大队的山林,在一九三七年,全被国民党反动派砍尽烧光。此后,卓宅十年九灾,不是旱就是涝,全大队六百多亩山垄田,也全都成了“靠天田”。遇上旱年,不要说田里禾苗枯黄,就是人家饮水,也成问题。因此,粮食产量一向很低,直到合作化初期,亩产也不过只有三百来斤。当时,我们曾经这样想:水是卓宅的大难关,拼着命也要把它攻下来。一九五七年冬和一九五八年春,我们发动社员上山挖了二千多个鱼鳞坑和十二个山塘。完工后,我们满以为这下子把水的问题解决了,谁料到夏末秋初的时候,来了三十多天大旱,那时候鱼鳞坑和水塘都朝了天,连一滴水也没有。紧接着,又来了一次大暴雨,山洪暴发,把二千多个鱼鳞坑和十二个山塘全部冲光,使二百多亩的水稻和甘薯受到严重损失,减产一万多斤。社员们说:“我们一心搞水,搞粮,天老爷偏偏不给你水,不给你粮。”
社员情绪悲观,我们干部也很畏难。我有点束手无策了,便跑去找公社党委书记商量,他二话没说,拿出一本《毛泽东选集》送给我,说:碰到困难就向毛主席著作请教,到群众中去找办法。回来以后,我便认真地阅读了毛主席著作《矛盾论》这篇文章。当时我虽然不能全部领会其中的道理,但是毛主席说的“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两句话,却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我苦苦地思索着:从表面上看,卓宅的主要矛盾是缺水,可是水又是从那里来的呢?我便带着这个问题向老贫农卓大吾、卓三江请教。卓大吾说:“水是一条龙,先从山上行,治水不治山,还是一场空。古话说:寸树斗水丈地湿。要解决水的问题,必先治好山。”卓三江也说:“要想改变卓宅面貌,就要靠‘三根加一姆’,三根就是树根、茶根、甘薯根,一姆就是养猪母。”他们说的都是一个意思:有树才有水,有水才有根。
大队党支部对照老农的话,又学了毛主席的著作,这才认识到治山就是我们卓宅的主要矛盾,有了“树根”,另外“两根、一姆”也就能上去了。认识提高了,方向抓准以后,从一九五八年冬天开始,我们党员和干部就带领社员上山栽树造林、绿化荒山。三年来,总共绿化了三千多亩荒山。果然,有山有树就有水。山上树木长大以后,原来枯竭断源的三处泉水复活了,还出现了七处新山泉。水田的抗旱能力平均从十天提高到六十天,加上其他增产措施,粮食亩产也增加到六百多斤。从此,我才真正领悟到:山水田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过去,孤立地去找水,抓粮,结果水没有找到,粮食产量也上不去。原因就是自己犯了主观片面的毛病,看问题不透彻,抓了牛尾巴,放了牛鼻绳。
封而不死 林茂畜旺
大规模造林以后,又带来了一个新问题:牛羊上山糟踏树木严重。不解决这个问题,山还是绿不起来。怎么办呢?一九五九年春,大队曾下了一道禁令:把山全部封起来,不准牛羊上山。牛羊没处放,大家就杀羊。就这样,全大队一百八十只山羊,三年中只剩下五十八只。山封死,羊减少了,是不是把山林保住了呢?没有。相反,限制发展山羊以后,减少了社员家庭收入,影响了大家集体生产的积极性。三年中,由于牛羊减少,畜肥也随着减少,粮食也减产了五万多斤。
为了解决封山和放牧的矛盾,一九六二年秋天,党支部回顾了前几年封山育林的经验教训,带着问题学习了毛主席有关指示,毛主席说:“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通过学习,使大家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杀羊护林”的做法与毛主席的教导根本不相符合,我们又犯了一次片面性的错误。从表面上看,封山育林和发展畜牧是对立的,其实,两者又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封了山,林中牧草丰盛,牛羊才有饲草来源;而牛羊上山拉下的粪便,也能增加山林土壤的肥力,有利林木速生成材。问题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们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好。以后,我找老贫农卓大吾等商量。我说:“大吾叔,封了山,大家都把羊杀掉啦,养了羊,又不能封山,你说该怎么办好?”他笑着说:“山要封,羊也要养。办法就是封而不死,分片轮流封山。每一片山都封它三年,三年过后,树已一人多高了,牛羊就糟踏不掉了。同时,又可以解决社员的烧柴问题。”当时,我觉得这个意见很对,经大队研究,立即改变了原来把山封死的做法,采取了轮流封山的办法。结果,封山有效,群众拥护。禁山区,人畜不进;开放区,牛羊成群。这样一来,全大队的畜牧业又得到很大的发展,现在,全大队羊从原来五十八只增加到五百十三只,牛从原来十四头增加到三十二头。社员们说:“封而不死,林茂畜旺。”
以短养长 长短结合
在植树造林中,开始,我们只注意营造松林、榅树、杉树等收益较慢的用材林,忽视了茶叶、毛竹等收益较快的经济林。因此,有些社员造林积极性不高,他们说:“造林好是好,就是眼前好处捞不到。”明明摆着还有很多地方没有造林,有的人却说差不多了。问题究竟出在那里?我带着这个问题到群众中去调查,了解到原来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矛盾。可是,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又怎样才算处理得当?我又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使我认识到没有眼前利益就没有长远利益,没有长远打算,也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新山区,二者必须互相结合。
于是,我们一方面对干部和群众进行前途教育,树立长期建设山区的思想;一方面又和贫下中农商量,制订了“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全面发展山区生产”的计划。从一九六○年冬天开始,我们注意了种茶,栽毛竹,到目前为止,全大队已有新茶园三百多亩,新发展毛竹一百八十多亩。早栽的茶叶,去年就有了收入。社员们看到了一片片即将收益的茶叶和毛竹,进一步鼓舞了造林的积极性。他们说,眼前收益要抓,长远利益也要考虑。今年不仅继续种下松树三十多万株,而且新栽板栗二十多亩。大家对建设山区的劲头也就更大了。
胜而不骄 乘胜前进
经过几年苦战,我们大队农、林、牧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各项生产都得到了丰收。在胜利面前,有些干部产生了骄傲情绪。当时,党支部认为这种骄傲情绪,主要是对待成绩缺乏一分为二。于是就组织大家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的一段话:“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紧接着,党支部又引导大家比先进,找差距,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几年来虽然我们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拿党和毛主席的话来对照,与先进单位对比,我们只是汪洋大海中的一张树叶,非常渺小,根本不值得骄傲。大家表示要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促进思想革命化。目前,我们大队在继续搞好植树造林的同时,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去冬以来,已开了三千五百多米长的防洪沟,决心把六百多亩田与山分家,力争提前或如期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主要指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