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从实践中找自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6-17
第4版()
专栏:

从实践中找自由
  哈尔滨新风加工厂工人技术员 沈关根
从一九五六年到现在,我搞过三百多项大大小小的技术革新。以前,由于目的性不明确,方法不对头,搞成功的比较少,失败的比较多。自从学习毛主席著作,特别是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以来,在技术革新的实践中,心里越来越亮堂,越来越敢干,越来越觉得有办法。因此,搞成功的也就比以前多一些,失败的比以前少一些。十年来的技术革新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不搞技术革新不行;要很好地搞技术革新,没有共产主义觉悟和正确的思想方法不行;要有共产主义觉悟和正确的思想方法,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毛泽东思想不但是指导我们进行阶级斗争的尖锐武器,也是指导我们改造自然的法宝。
技术革新里面有政治
解放前,我家里很穷。十四岁就进工厂学徒,受尽了剥削和压迫。那时我想,要保住饭碗,只有学得一手好手艺才行。师傅不教,就偷着看,偷着练,这样,总算学到了一点技术。以后,自己独立干活。为了省点劲,快一点把活干完,多挣点钱,就想办法改进了一套焊接器。焊电唱机,规定一天焊十五个,我能焊七十多个。我把这项革新当成自己的绝招,谁也不告诉。后来有一次,又想改进万能油泵手术床,不小心打了两根钻头,老板把我揍得爬都爬不起来,从此,我就再也不愿意想新点子了。
解放后,我们工人阶级翻了身。一九五四年,响应党的号召,我到东北参加了社会主义建设。那时候,我看到新建的工厂连成了片,心里特别高兴,一心想多干活,多为社会主义建设出点力。有一次,我帮助土建工人挑石子,干了几天,肩膀压肿了。我想,不但我一个人累,大家也都很累,要是能想个办法,又省劲、又多出活,该有多好。在党的支持下,我仿照架空索道,搞了一套运土滑车。结果,不但工人弟兄的肩膀不再受累了,还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又有一次,安装几台国外进口的皮带运输机,没有保护罩。我想到父亲在旧社会给资本家干活,因为没有安全设备,被电锯锯坏了两个手指头。现在是新社会,工人成了国家的主人,有责任爱护自己的阶级弟兄。我就主动地做了几个保护罩安上了。通过这两件事,我想,要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光靠笨力气,还得靠多动脑筋,多想窍门。从此以后,我提合理化建议的劲头特别足,搞了一些技术革新,受到领导上几次表扬。就在这个时候,我的思想上开始出了毛病。我想,搞技术革新真是公私两利,为国家出了力,还能得奖金,又落个好名声。想到这些,觉得心里美滋滋的。从此以后,再搞技术革新就有点挑挑拣拣,好处大的,劲头特别足;好处小的,就不愿意干了。有一次,煤气发生炉粉碎机出了事故,当时看到很多地方可以改进,想帮助改改。又怕万一弄不好,把小组的红旗弄飞了,就没有去改。
一九六○年,我因病住了院。躺在病床上,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一边学习,一边对照总结过去的技术革新,使我想到了很多的问题。这时,我才明白了技术革新里面有政治。技术革新是人去搞的,人是受思想支配的。政治觉悟高,技术成就才能更快地提高。回想自己在技术革新道路上走过的几年,凡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占上风的时候,成功的就多;个人主义冒出来的时候,成功的就少。想到自己走过的弯路,感到很难过。自己心里想:白求恩是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革命,他如果想个人的名利,就不会来了。我给自己的国家干点事情,还把个人摆进去,实在不应该。又想到,没有党的领导和群众的帮助,就凭我这个在旧社会只念过两年书的青年工人,能有什么成就?我应当追求阶级的名利、国家的名利和社会主义的名利,而不应当打个人主义的小算盘。从此以后,我就下定决心,要努力做个象张思德和白求恩那样高尚的人。
既要大胆,又不能冒失
过去搞技术革新,我都得先过“怕”字关,象没有资料啦,不懂啦,太复杂啦,搞不成要赔账啦,等等,反正怕的东西很多。有一些问题还没有动手就先怕起来了。有一次我准备改革一台煤气加热器,听说弄不好要爆炸,就撂了挑子。学习了毛主席哲学著作以后,我明白了所以有时不敢干,主要是因为对那件事情的规律不了解,没把握。但物是死的,人是活的,不管多么复杂的事物,只要尊重科学,敢字当头,干字开路,它的规律早晚总是会被人们认识和掌握的。这样一想,也就没有什么不敢干的事情了。在这一点上,使我体会最深的,要算是搞富氧熔炼新技术。
去年二月,厂长问我们能不能搞富氧熔炼?我想,这可是个大项目。自来有个不成文的说法,认为机械加工方面搞一项革新可以成倍提高效率,但熔炼方面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大幅度提高效率是不容易的。如果我们找出一条新的道路来,不增加投资,就能多增产,那意义该有多大。想到这里,来了一股劲。我说:“有党的领导,我们就敢干。”但是,究竟怎么干法,书上没见过,也没听说外国搞过,心里没有底。于是我就先去请教生产工人,有的说:“这可了不得,氧气多了,弄不好要爆炸。”又去请教技术人员,他们说:“我们这种金属,用富氧熔炼,还没听说过!”听了这些,我也吓了一跳。这玩艺能搞吗?一来没有现成资料做参考,二来又冒出个爆炸危险,不懂“老虎”的脾气,要去摸“老虎”的屁股,可真是难上加难。因此,有两个月的时间,光在设计资料上打圈子,没敢实际动手。
后来,我仔细一琢磨,不敢放开胆子干的原因,是“框框”把我“框”住了。别人没干,不等于我们也不能干,路是人走出来的,如果我们不去走,那我们就只能永远跟在人家屁股后头走。旧的技术总得要有新的技术来代替,为什么我们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呢?另外又想,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爆炸的说法,只是看到事物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可能不爆炸的一面。革新总带三分“险”,否则怎么算革命呢?既然认识到了可能爆炸,就会促使我们主动地设法防止爆炸,不能因噎废食。只要我们掌握了规律就可以不让它爆炸,不掌握规律它就可能爆炸。这样我们便确定要放开胆子干,但又不能冒失。在战略上要“敢”字当头,在战术上要小心谨慎行事。
我们组织了试验小组,请来了内行的水电焊工人、生产工人和技术人员,开了“诸葛亮会”,周密地研究了试验方案,摆出了各种最坏的可能性,相应地制定了各种对付它的措施。经过三个多月的试验,终于找出了这项新工艺的门道,可以控制它不爆炸。经过技术鉴定,富氧熔炼和过去的熔炼方法比较,质量没有差别,熔化效率提高很多,小炉试验提高一点五倍,大炉试验提高百分之二十七到百分之四十三。
从实践中去找自由
技术革新的过程,从头到尾都是解决知和不知这个矛盾的过程。怎样才能从不知到知呢?我体会,一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包括书本上的知识;一是要自己亲身实践,而亲身实践又是主要的。
一九六三年,厂长把一种新产品的试制任务交给了我们。我仔细一打听,原来这是现代修正主义掐我们脖子的产品。想到现代修正主义干的坏事,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心想,我虽然不会写文章,但是我要以革新技术的实际行动来反对现代修正主义。所以,就把任务接下来了。
但是,没有资料,没有工艺,没有专用设备,要的又很急,实在困难。我跑了许多地方找参考资料,翻书,请教教授、专家,看有关的设备,尽量收集别人的经验,那怕一点一滴也不放过。但是找来找去,没有找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这时候有人说:“如果不能搞,趁早建议到资本主义国家去买吧!可别误了事!”我想,我们不应当说这种不争气的话。没有资料是正常的,如果什么都有,还用我们搞技术革新干啥?改变我们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得靠我们自己动手。事情是人干的,外国开始也没有资料,他们能干,我们也能干。没有资料,也就没有框框,干起来更能放手。自由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取得自由,就必须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到实践中去摸事物的规律。譬如,为了解决一项工艺数据,找到最合适的转速,我们试验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成功。有时一宿就失败了七十多次。修正主义不告诉我们的,正是这些关键性的工艺数据。我想,修正主义可以掐住死的数据,却不可能把我们中国人民的智慧给掐住了,你不告诉我们,我们就在实践中一点一点摸索,总会把这个秘密揭开。因此,我们就从中间转速往上逐渐增加,一直试到最大转速;往上不行,就往下试。又一直试到最小转速。终于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转速。
转速的问题解决了,产品的光洁度还达不到要求。试了二十多天,也找不到失败的原因。这时候就出来两种主张。一种主张是翻书本,从理论上探讨,找找别人的现成经验;另一种主张是多看一些相类似的设备,在实干中找办法。我觉得书本当然应该翻,能找出来更好。但是既然在我们国家是新东西,外国又封锁我们,书本上就不一定有。而从实践中找办法,到处都可能找到。经过讨论,我们的认识统一了,就分头到实践中去闯。后来我联想到碾米用的碾子,和我们的工作原理挺相似,是不是从那上面能看出点门道?我就跑到农场去看,发现了问题就向农场工人请教,果然得到很大启发。回来我们就研究改进,结果光洁度完全达到了要求。
最后一道是加热关。加热多少度合适呢?据说外国有一个数据。我们盘了一个土炉子试验。经过试验,这个数据根本不行。我想到,南方和北方气温不同,同一地方冬天和夏天气温也差很多,加热温度一定要受气候影响,所以外国的数据在这里就不一定适用。毛主席根据中国的特殊条件,制定了一整套中国革命的战略战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胜利,我们搞技术革新也得从时间、地点、条件出发。所以我就主张改温度。有人怀疑这样做是不是不尊重科学?我觉得:科学当然要尊重,但是,科学也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可靠的还是实践。我相信实践,不管多少度,搞出来算数。又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温度。
就这样,我们按期把这项复杂产品试制出来了。不但保证了紧急需要,还根据掌握的一系列资料,设计制造了一种几十米长的自动化设备。过去从外国进口一个这种产品,要上万元钱,现在我们自己就可以生产了。
这项产品试制成功以后,有的同志觉得很奇怪。我仔细一想,觉得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书本上的理论,也是从实践中来的。我们的办法同样是从实践中来的。只要坚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去做,“土办法”也能解决尖端的技术问题。
失败,往往是离成功更近了
搞技术革新,遇到最多的就是困难和失败,可以说一天从早到晚都是同困难和失败打交道。例如有一项产品的试制,失败了二百四十八次,另一项失败了一百一十六次。没学习毛主席著作以前,我对困难和失败总是有些怕,甚至躲避和低头。学习了毛主席的哲学著作以后,我的态度和以前就大不相同了。在搞切管机的时候,切割盘等主要部分都试验成功了,用手动试验,很好使。这时候,只剩下装上马达,就可以用了。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成功,心里十分高兴。很快设计了用皮带传动的一套系统,原以为这个办法可行。但是,一做试验,就出了漏子。马达转起来,振动得厉害。上去几个人用杠子压住,杠子的另一头还顶在老粗的暖气管子上。机器开动了不一会,人都象骑马一样颠起老高,最后闹了个人仰马翻,满屋子的人都吓得够呛。生产工人听到动静,围在门口看。有人说:“这样的机器我们可不敢用,放在设备上,谁敢靠跟前?”这时我心想,好容易过了九十九道湾,只剩下这道小河沟还翻了船!如果这道关通不过,以前的心血就算白搭了。能不能搞下去,自己也没底,心里那个难过劲实在提不得。晚上回去,折腾了半宿没睡着。我想,我们革命前辈闹革命,在最困难的时候顶得住,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到最后胜利。我们搞技术革新也是一样,有了困难,说明矛盾露头了;困难越大,离着解决矛盾也就越近。这样一想,劲头又来了。爬起来重新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毛主席告诉我们,如果主观认识不符合客观的规律性,在实践中就会失败。经过许多失败,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些话对我启发很大。我反复想了失败的原因,是因为电动机带动皮带,皮带又带动切割盘,皮带松了要打滑,紧了要振动,而切割盘是要来回运动的,不能固定得太死,这怎能不翻车呢?围绕着这点想来想去,我们想出了用空心马达直接带动切割盘运动的方案。我们试验小组也反复研究,找来一台废马达,自己掏空做试验。但是一运转,马达却发热了。电工刘启明提醒说,可能马达本身质量有毛病。我们又拿同类型号、同一工厂出品的马达做试验,发现不掏空也发热。这证明发热与掏空不一定有必然联系。后来换了一台质量好一点的马达掏空再试,结果运转完全正常,突破了这道难关。通过这件事,使我进一步体会到: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每一项失败,都是通向成功的一个阶梯,失败一次,增长一点见识,成功的希望越大。一百条道,堵死九十九条,剩下一条就是成功。由于人的认识在反复失败中不断地提高了,第九十九次失败,比第一次失败一定会大不相同。所以经过多次失败以后,也就可能逼出来更高级的东西。我们的皮带传动如果勉强可用,也就不会搞成空心马达这种更高级的东西了。在技术革新中,是要尽力避免不应有的失败;但失败了也不要紧。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于失败,而是在于不要让失败轻易地溜过去,要象抓住“俘虏”一样,探探“军情”,问它个水落石出,得出来必要的结论。这样就可以把失败变为成功的先导,使失败这个坏事变成好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