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大破资产阶级技术“权威” 天津工人制成大批高质量高水平新产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6-27
第2版()
专栏:

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大破资产阶级技术“权威”
天津工人制成大批高质量高水平新产品
许多新产品的试制成功生动地证明:只有人的思想革命化,才会有技术的革命,产品的革命;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最聪明,最勇敢,任何人间奇迹在他们手里都能创造出来
据新华社天津二十六日电 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天津市广大职工,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又制成了大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新产品。在今年的头五个月里,他们试制成功并且经过鉴定合格的新产品共有四百八十多种,比去年上半年还多百分之二十七以上。
工人群众一旦掌握了毛泽东思想
能使精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
天津市大批新产品的出现表明,工人群众一旦掌握了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就能极大地改变自己的精神面貌,就能使精神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工人们在向记者谈到他们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敢闯敢创,冲锋陷阵,攀登技术高峰的时候,心情十分激动。他们说:那些资产阶级“权威”们诬蔑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是什么“庸俗化”、“简单化”,是什么“实用主义”,让他们睁开瞎眼看看事实吧!
许多新产品试制成功的事例,生动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人的思想革命化,才会有技术的革命,产品的革命;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才是最聪明,最勇敢,任何人间的奇迹在他们的手里都能创造出来。
天津钢厂丝绳分厂在半年前接受了一项试制锥形钢丝绳的任务。这种钢丝绳,直径要求不一,而且必须形成锥形。显而易见,对于制造钢丝绳的工人们来说,接受这项任务,是有着许多特殊困难的。在困难面前,是拈轻怕重,把重担推给别人,还是自己主动地挑重担?他们重温了毛主席的教导:“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毛主席怎么说的,我们就怎么做”,工人们二话没说,勇敢地挑起了重担子。
试制这种新产品,一没有技术资料,二没有操作经验,怎么办?他们从《实践论》中得到了启示。毛主席说,“认识从实践始”,“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为了探索出革命的道路,组织了试验钢丝绳新产品的攻关队。他们以毛主席著作《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和《实践论》作为攻克技术难关的武器,坚持活学活用。他们坚决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不怕苦,不怕难,敢想敢干,踏踏实实,从实践中找经验,从实践中创造经验,大破资产阶级“权威”的清规戒律,大破洋框框和洋教条,只用了二十天就为正式试制这种钢丝绳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接着,工厂的党组织又选拔出一批思想红、技术精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组成试制队伍,开始了试制。他们带着《毛主席语录》,把车间当做战场,把困难当做敌人,以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英雄气概,多快好省地制造出了第一流的锥形钢丝绳。
要多快好省地发展新产品 在科学实验中必须破字当头
试制新产品,是依靠少数所谓“专家”,“权威”,按照洋框框的常规,冷冷清清、慢慢腾腾地搞,还是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大搞革命的群众运动?这是在技术领域里的两种思想、两条道路的斗争,也是科学实验能不能作到多快好省的关键所在。
天津市机床厂去年试制成功的圆台卧轴平面磨床,由于只是依靠少数工程技术人员,按照一套洋框框洋教条,整整搞了三年才成功。今年初,这个厂的职工在大学毛主席著作的高潮中,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主动地接受了制造更为复杂的立轴矩台电解平面磨床的任务。他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果只用八十八天就试制成功了。这种应用电解新技术加工高强度硬质合金件的磨床,目前在世界上也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够制造。
毛主席说:“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工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要多快好省地发展新产品,在科学实验中就必须破字当头。他们首先访问了上海、北京、哈尔滨和天津的二十多家用户,征求意见,了解需要,然后由工厂的工人、技术人员和科学研究单位、用户等联合组织了设计组,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发扬技术民主,只用了二十八天就完成了产品的设计。设计图纸经过民主讨论定案以后,交给了由老工人徐国祥、迟玉书、王凤鸣组成的“前线指挥部”,结果在四天之内就完成了六百多张图纸的全部工艺文件。由于工人参加了设计,并且制定了工艺文件,这台精密的磨床不但一次试制成功,而且经过国家鉴定,精度和光洁度都超过了规定的标准。
天津市机床厂用这样短的时间就设计制造出如此高级的机床新产品,在天津机床制造工业中还是一个创举。
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威力无穷 小厂小社制出高水平的新产品
许多具有六十年代水平的新产品,接连诞生在过去被一些“专家”、“权威”看不起的小厂小社里,这是今年天津工业战线上出现的大喜事,从而再次显示了毛泽东思想的威力,突出政治的威力,人的思想革命化的威力。
天津市第二轻工业局所属的一百多个小厂小社,现在已成为试制高级精密新产品的一支生力军。他们在有关单位的帮助下,敢想敢干,勤学苦练,学中有创,大胆革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挑选核桃仁的土产挑选社,制成了半导体两极管;草绳社制成了高低温自动警报器;制造普通玻璃仪器的小社,制成了精密微量注射器。
这些小厂小社的职工,他们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意气风发,敢于向迷信洋框框、洋教条的资产阶级“权威”、“专家”挑战,向科学技术的新领域、新高峰进军。
天津日用杂品公司的一个小厂——综合六厂,不久前还只能生产普通的玻璃仪器。这个厂的四个青年工人,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只用一个多月时间,就试制成功了玻璃、纺织、石油、仪器仪表等工业行业广泛需要的重要产品偏振片,为天津工业填补了一项空白。
承担这项精密新产品试制重担的,是一个十九岁的共青团员、只有高小文化程度的女工田丽娟。当她为试制这项新产品而去北京参加专业会议的时候,偏振片对她来说,还是完全陌生的。她带着《毛主席语录》和一个笔记本来到北京。每天,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语录,同时勤奋地学习有关偏振片的知识。按照洋办法,生产偏振片必须有高级精密的设备,而且生产车间要象大型医院的手术室一样,一尘不染。田丽娟和她的战友——三个青年转业军人,并没有迷信这一套。他们带着问题,学习了毛主席有关著作,大长革命志气。毛主席说:“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毛主席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四个年轻人面对困难,积极开动脑筋。他们把一间只有十八平方米的小仓库打扫干净,因陋就简地布置了一个不落尘埃的小生产车间,用木板制成了主要设备拉膜机。他们在干中学,边干边学,不断地总结经验,终于制成了厚薄、色泽均匀的蓝色透明的偏振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