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乌兰县的“乌兰牧骑”党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9-07
第4版()
专栏:

乌兰县的“乌兰牧骑”党校
牧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在这种情况下,办党校就比较困难。青海省乌兰县委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从去年九月以来,以“乌兰牧骑”为榜样,实行流动办党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种流动党校以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以开会的形式搞训练。每次学习,使每个同志都能真正解决一两个思想问题。时间短,收效大,便于长期坚持,很受党员群众欢迎。党员们说:“党对我们真关心,把党校搬到我们家门口来了。”流动党校特别受女党员欢迎,她们说:“党校办到家门口,再不愁家务和孩子拖累了。”
实践证明,这种“乌兰牧骑”式的流动党校,有许多好处:
流动党校办到党员家门口,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生产和工作,有利于大多数党员参加。过去在县上办党校,参加学习的大都是支部书记、支部委员或其他干部党员,一般党员参加的很少,特别是女党员,百分之九十以上没有学习过。把党校搬下去办,就给他们创造了学习的机会。在下面办党校,还可以使工作学习两不误,党员们白天学习,晚上回家照料牲畜和忙家务,也可以利用晚上时间向社员宣传党的政策或布置工作。
流动党校办到群众当中,就有利于克服“本本主义”。他们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学员当中的活思想制定教学计划,做到学用一致,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每期流动党校举办之前,党校教员都用半个月至二十天的时间在群众中做调查研究,先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党员的活思想,然后“对症下药”制定教学计划,因而使讲课做到了有的放矢。
在流动党校中,乡社干部和党员都在一起,这就便于相互学习、相互监督,更有利于巩固学习成果。同一个乡社的党员,在一块学习,自己检查了些什么,同志们帮助了些什么,自己表示了什么态度和决心,大家都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学习以后,在工作和生产中是否按自己的决心去做,也看得很清楚。
办流动党校,教员经常同群众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这就有利于教员的思想改造,有利于调查研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办流动党校比在县上办党校,少花钱,多办事。许多党员高兴地说:“过去到党校学习,公家多花钱,我们也花钱;现在党校办到家门口,公家少花钱,我们不花钱。”
青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