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毛泽东思想的威力——记中国医疗队抢救索马里病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9-26
第5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的威力
——记中国医疗队抢救索马里病童
一九六六年的春节,在祖国正是万民欢腾的时候。而在印度洋西岸的非洲之角上,一队由祖国派出的白衣战士,却正为抢救一个索马里病童,经历着许多不眠之夜。
四岁的易卜拉欣,由于异物进入了气管而发生了严重的气管阻塞,父亲抱着他已经辗转了两个医院。他们先到在他们家乡基斯马尤的苏联医疗队就诊,苏联医生答复是:“限于条件,难于接受”。他把病人冷酷推走的理由是:孩子必须送到设在首都摩加迪沙的“西欧共同市场”开办的狄克弗医院,那里的设备条件“首屈一指”。这样,父子两人经过一天的劳累,赶了四百多公里路,风尘仆仆地奔到首都的这所富丽堂皇的医院。可是那些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医生们所给予的回答,又是劈头一瓢冷水:“孩子病情这么重,治死治活我们不管,你先签个字!”于是,这位父亲只好抱着他心爱的儿子,愤怒地离开这些视非洲人的人命为草芥的西方医生们,奔到了中国医疗队工作的马蒂诺医院。他把孩子的生命寄托于中国医生们。
中国医疗队医生看到这个小孩时,孩子的病情已很严重。几天的气急,未能进食,已是气息奄奄,急需抢救。中国医疗队中虽有耳鼻喉专科医生,但是医院的设备条件确比狄克弗医院差得多,连检查气管用的气管镜也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要确诊病情和着手抢治,确实有困难。
午夜两点,中国医疗队在灯光下召开了全体人员会议,反复研究孩子的病情。他们认为:修正主义和殖民主义国家的医生可以见死不救,玩忽人命,而作为毛主席派出来的新中国医务人员,对于索马里人民的任何病痛却不能袖手旁观。毛主席的“为世界人民服务”的教导在激励着他们,强烈的国际主义的责任感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激励着他们。经过讨论,他们得出的一致结论是:抢救小易卜拉欣是中国医务人员无可推卸的责任,一定要把孩子从死神手中夺回来!一定要用毛泽东思想和西方医生较量一番!
凌晨四点,摩加迪沙全城还在沉睡中。医生们驱走了睡魔,顶着满天星斗走进了医院,开始了紧急的抢救工作。先进行输液等积极支持措施,随后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这虽暂时解决了孩子的通气困难,但却没有发现使孩子生命垂危的异物。
由于孩子的机体极度虚弱,发生了严重的葡萄球菌肺炎,窒息现象频繁地出现,而且几次濒临死亡。全队人员在索马里护士们的密切配合下,夜以继日地轮流守护着孩子,给孩子注射了祖国送来的红霉素,这才控制住了严重的感染。
两个星期过去了,小易卜拉欣的呼吸平稳下来,便进行了除管手术。可是就在除管后的第三天,病人又陷于窒息状态。就在这个紧急关头,急需要气管镜进行检查,而在索马里,气管镜只有狄克弗医院有。中国医疗队所在的马蒂诺医院院长哈桑亲自登门求借。这时,这些殖民主义者就撕下了“慈善”的画皮,露出了凶恶的嘴脸。他们先是不借,后经多方交涉,他们给的气管镜却是大号的,一个四岁的小孩根本无法容纳。再要,则给一个没有光源的破镜子。
“天大的困难也难不倒我们!”中国医疗队人员下定了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决心,经过再一次的周密的临床讨论,决定再给小易卜拉欣作第二次气管切开手术。这次他们采用高位切口,仔细地用探针从各方面探查。终于,从孩子的声门下边,滚出一颗椭圆形的珠子来。
小易卜拉欣得救了!手术室的人高兴得跳起来。当这颗绿色的塑料珠子,传递到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候在手术室门外的父亲手里时,他眼里噙着泪水,紧握着中国医护人员的手,千言万语,齐集心头,久久找不出一句能够表达自己感谢的话来。
半年后,小易卜拉欣和他的全家在赤道线以南的故乡基斯马尤,托人向中国医生们问好。后来调到外地工作的索马里护士,每次回首都探望中国医生时,还一再津津乐道地谈及这次抢救手术。她们说,通过这件事,她们看清了谁是索马里人民的真正朋友。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