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识字模范村——李家沟 在这里每人识字三百以上,两户有一份报纸,很多妇女写日记,家家建立生活检讨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2-08
第3版()
专栏:

  识字模范村——李家沟
在这里每人识字三百以上,两户有一份报纸,很多妇女写日记,家家建立生活检讨会。
旅顺市开展识字运动以来,今年春、夏、秋三季都举行了奖励模范大会。双岛区的李家沟村连续三次当选为识字模范村,该村姜淑兰,则三次荣获一等识字模范学员的称号;村里的学习班和学习组,也是一等模范,教员李继俊,已经当选了两次一等模范教师。
全村七十七户,四百六十五口人,在识字运动以前,十四岁到五十五岁的文盲共有一百十五名(男三十四,女八十一名),占全人口的百分之二四.七。现在全部参加了学习,每天出席的人数是百分之百。在识字成绩上,参加识字学校的九十六人,最少的也学了五百个字,最高的是姜淑兰,学了一千七百字。其他十九名妇女参加了“炕头学习小组”,其中五个人学了五百字以上,八个人学了四百字以上,六个人学了三百字以上——这是全村识字最少的人了。她们中间有一位是五十六岁的张玉英老大娘,一面在托儿所看孩子,一面参加炕头小组学习,也学了三百五十个字。
村里面,看报的人增加了,春天,全村只有六份关东人民日报;现在,全村增订了“农民报”二十三份,差不多两户人家有了一份报纸。
在识字学校学习的九十六名学员中,有八十九名会写生活日记了。这里是王桂兰的一页日记:
“在九月二十三日那天晚上,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还开娱乐晚会,我心里特别高兴,我们这回可有了自己的国家了!从今后我一定要抓紧学习,好好生产,还团结不积极的会员们都要把生产学习提高一步。”
刘翠霞的日记这样写着:
“十六日给李德木扒(剥)苞米一天,我们全组苞米扒(剥)完了,五个字。”(意思是说剥完苞米学了五个字。括号内的字为记者所加)。
瘫子李德钦也写日记了:
“我早晨在家做一饨(顿)饭,吃完爹爹挑的水,我洗衣裳,洗完了衣裳又补衣裳(我男人干女人活)。”这位有残疾的青年,他家只有父子两个,所以他把“男人干女人活”特别记下来。
全村群众的政治认识提高了。在秋季政府号召栽树时,上级布置栽三千棵树的任务,大人小孩男男女女都要去,村干部预定要一天半才能栽完,结果一天完成了。在秋征时,村干部在区上开会还没回来,群众早已把粮食晒干了。送公粮的前一天晚上,很多人不睡觉争着早些送。以前动员大家修苗圃,很费劲,今年,许多人争着要去了。因为他们从学习中认清楚了人民与人民政府的关系。
家庭关系也改变了。从六月份开始,全村普遍自动的建立了家庭生活检讨会,每月至少开会一次。解决了许多家庭夫妻间、妯娌间、弟兄间、婆媳间不团结的现象;全村再也看不到争吵的事情。如李德云家,过去婆媳不和,一点小事就指鸡骂狗地吵一顿,自从开了几次家庭生活检讨会,婆媳关系搞好了,媳妇天天晚上教婆婆识字。到现在,婆婆也学了五百多个字。
这些成绩是从一段艰难曲折的奋斗过程中得来的。在识字运动开始时,干部不重视这个工作,群众来上学,干部不是开会就是布置生产,如果学员有不到的就用强迫命令方式,“罚火油,罚打更……”,群众上学情绪普遍低落:一些人怕罚,不得不来;一些人则满不在乎,罚就罚一斤,反正我不去上课;另有一些人则拖赖着:“由你罚吧,反正我不给,看能怎么。”大部分文盲对学习没有认识,如贫农李德茂说:“别的运动我都能干,我都敢和你们比一比;但是叫我上学,把刀按在我脖子上我也不能去。”教员也没有经验,事先不好好准备,讲课不按学员需要,不管懂不懂一股劲的“填鸭”。因此学员很不起劲,上学的只有四十多人,而且越学越苦恼,在课堂上打盹。
后来村干部王宪堂(现任中共村支书)与李德云参加了劳动模范大会回来,就研究改进识字工作。首先召开干部会,检讨了过去的缺点,大家认清了识字运动的重要性,他们说:“学员学的不好,就是我们干部领导的不好。”于是就组织闾长以上干部和积极分子深入群众中去动员。接着召开群众大会,干部着重地作了自我检讨,然后宣传识字的好处,再征求群众的意见。群众把问题说出来了,如感到上学学不到什么东西,学校里没有桌凳,妇女有小孩无人照管……。
干部们根据情况,逐一解决问题,首先发动群众,大家一齐动手,分出人力物力,作了三十五套桌凳;又把识字学校校舍整理好;同时组织“托儿所”,动员几个老大娘给上学的妇女看孩子。干部们具体分工,推一个识字委员专门负责督促教员,要他上课前作好准备,预先商量讲些啥,怎样讲,并随时向学员征求意见,这样,教学方法也改善了。
通过这些方法,学习情况有些好转。于是,干部和积极分子更紧张地去动员未上学的文盲,每人负责动员几个人,找他们多方解释,最顽固的人也被说服上学了。
春季全市奖励识字模范时,李家沟当选了。这对全村受了很大鼓励,干部、教师、学员都卷入学习热潮。学员们走路、干活、串门子,都结合着学习。如谷孝礼臀部生疮不能坐,但没有缺一天课;姜淑兰患一秋痢疾,也天天上课,别人劝她,她说:“我一天不学习就闷得慌。”秋收当中,有的妇女上山回家晚,有时还没吃饭,听着钟声就赶去上课。政府规定秋收期间放假二十天,可是放假后有十四个人写信给干部要求提前开学,结果大家同意早开学十天。在秋季征粮工作中,干部们忙着征粮,村里文化站长搬到别村去了,迟了几天没有补选,群众就写信对干部提意见,催促早些选出,好掌握识字工作。
群众学习情绪起来之后,干部们更有劲了。如上级指示识字中要开展三多运动(多看、多写、多用),他们就连着研究了三个晚上,决定成立小型图书馆,连借加买,征集通俗书籍二百七十本,供大家看。又想出一些让大家多写多用的办法。他们随时留心文盲的学习,见了面就问“识字怎么样啦?”并且发动班、组、学员之间或妯娌、夫妇之间挑战。同时掌握多表扬,多批评的精神,每月奖励一次模范学员,对不缺席,三多运动作得好,能推动别人学习的,经全班学员评定,分五等发给奖品。王桂兰就是三多运动的积极分子,得奖后乐得写信告诉她男人说:“在队伍里好好干吧。这封信是我写的,要没有共产党领导,我还能会写信!……”
此外,干部们以身作则,每天集体学习,并抓紧积极分子的学习,给了群众以很大影响。
教员李继俊,和干部们同心同德,对识字运动的开展也起了极大的作用。他无论有什么事,从来不缺课。经常和干部研究教学方法,根据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来进行教学。第二季时,有些学员识字程度不高,提出在黑板上光写生字不行,上下文没有联系,记不住,他就本着大家的意见,改写句子或课文;到第三季,大家程度提高了,他又根据学员要求改写单字。
在教生字的时候,主要利用板画和实物。如教“大车”“镰刀”,就在黑板上画了图,学员一看就笑嘻嘻地说:噢,那不是“大车”两个字吗?这样,很能帮助学员的记忆。
解释语句的时候,尽量是从学员的实际生活找例子,如讲“计划”,就从生产计划、按家计划说起。
他又善于调剂学员的学习情绪,如学员白天干活很疲劳时,他就转变方式,通过教歌子来教字。因此,全村学员都会唱几支歌子了。
第三季,上级提出学用一致,在和干部作了研究以后,他采用了加强学员写壁报稿子和生活日记的方法。首先自己写了日记给大家看,再发动积极学员带头,起初学员感到有些困难,但慢慢地,大部分学员都写了。他每天仔细检查每个学员的日记和笔记,发现错字或学员空着不会写的字,就耐心地一个一个地教。
每两星期,他叫学员作一次短文。有一次,李淑华作了一篇:“我一早去赶海,头晌保证赶筐海菜,下晌割五十斤草,保证我一时一刻也忘不了节约。”就是这样,联系学员的生活,使学了的字就能用。
他并能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经常给学员讲时事问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他根据报纸,把意义讲给大家听,同时教给大家国旗的制法。
为了保持学员的学习情绪,他时常对学员讲一些因为不识字吃了亏的故事;对个别较笨的学员,特别耐心指导,建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李家沟识字学校还有一个特点,使学习更能巩固,就是坚持各种学习制度。如壁报每周每人写一篇,教师根据好坏批分。请假都写请假条。每周有小考,一月有月考,从不间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