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北京,永远在我们心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10-21
第2版()
专栏:

北京,永远在我们心里
向首都告别,毛主席再见!
“再见了,红色的北京!”
“再见了,金色的天安门!”
从五湖四海来到首都的广大红卫兵和革命师生,怀着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幸福激情,向首都告别。
早晨,湖北襄樊地区的几百名红卫兵和革命师生,整队走向北京车站。队伍到了东单,不少人回过头来,踮起脚尖,深情地眺望天安门。有人说:“让我们再看一眼吧,雄伟壮丽的天安门!”
“要离开了,让我们在毛主席身边再一次尽情地歌唱吧!”来自毛主席故乡——湘潭纺织印染厂半工半读学校的一群女红卫兵,围坐在北京车站广场上放声高歌,一支又一支,一曲又一曲。千歌万歌,难以唱出她们激动的心情;千曲万曲,难以表达她们对毛主席的无比深情!
西北工业大学来京师生,在北京车站排成了长长的队伍。在即将离开北京的宝贵时刻里,他们的心情激动又复杂,有人写下了在毛主席身边最后一天的日记。一个红卫兵这样写道:“毛主席啊,毛主席,是您亲自点燃了文化革命的烈火,是您永远和我们同呼吸共命运,是您最关怀我们革命的青少年,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一定在您开辟的航道上,永远前进!”不少同学在热情洋溢地谈论着见到毛主席的幸福时刻,大家相互鼓舞,相互启发,要把毛主席的关怀和希望带回去,当作终身奋斗的动力。
汽笛长鸣,列车要出发了。这时的心潮呀,怎能用文字来描写?!多么难忘的北京城啊!在这里,见到了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这里,取得了革命的真经;在这里,感染了首都人民的革命热情……。火车呀,你慢点开,你开得慢一点啊,让我们再看看这英雄的城市,再看看这里英雄的人民!
“别了,北京!”不,北京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因为这是革命的中心,这是毛主席居住的地方。
列车,飞快地奔驰吧!
十月十九日上午十点四十九分,汽笛长鸣,一列去广州的火车,满载着各地的革命师生,离开北京车站。一千多只手伸出车窗,向首都人民频频招手;一千多双眼睛,深情地朝着天安门方向眺望。
列车啊,你开慢一点,再慢一点吧!让我们在毛主席身边多待一会儿,那怕是一会儿!让我们把红色首都再仔细地看上一眼,那怕是一眼啊!
北京城渐渐看不见了。这时,大家才把视线转到车厢里面。
“同志,你是那里的?”
“我是广东的。”
“你是那里的?”
“我是湖南的。”
“我是湖北的。”
“我是河南的。”
不知那个同学说了这么一句:“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话说得好,说到了每个人的心里。广东潮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生林冬青说,他的父亲是一个老游击队员,一九二七年参加革命,就跟着毛主席走南闯北,可是一直没有机会见到毛主席。在解放后的幸福日子里,老人家想念着毛主席,一直想见一见伟大的领袖。现在,老一辈没有实现的愿望,由新一辈实现了。林冬青多么激动啊,他连声说:“我们真是太幸福了!”
列车向南飞驰,把幸福的青年人带到自己的家乡去。到了家乡,第一件事应该干什么呢?第一件事也是最最紧要的事,就是要把见到毛主席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向乡亲们汇报,向战友们汇报。紧接着,要把伟大领袖的信任和关怀化为新的战斗力量,坚决捍卫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人们尽情地谈论着,尽管火车在震动,许多同学还是拿出笔记本,把自己回去以后的打算写下来。
列车啊,更快地飞驰吧!家乡人民和战友们在等待着我们。
“这列车什么时候到广州啊?”
“这列车什么时候到武汉啊?”
人们问了一遍又一遍,恨不得火车长上一对翅膀。但是,人们的心情这时多么复杂:北京离远了,又想北京,更想毛主席啊!有一个同学意味深长地说:“北京,再见!毛主席,再见!”这话又引起了一阵热烈的议论。有人说,这一次从北京回去以后,一定要刻苦地学习毛主席著作,在“用”字上狠下功夫,一定把学校办成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有人说,回去争取做一个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来年上北京再见毛主席。大家互相勉励着,祝愿将来再有机会来到毛主席身边聚会。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附图片)
歌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