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革命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11-10
第6版()
专栏:

革命筐
章长 方克
在人民解放军某部举办的展览会上,有五好战士、模范共青团员刘瑞明同志用过的一担补过四十多次的竹筐。刘瑞明同志就是用这担竹筐,参加了修筑牛田洋大海堤的战斗,挑了上万担海泥。观众纷纷赞叹说:“这不是一担普通的竹筐,这是一担革命筐!”
对!这是一担革命筐。它的每一条篾,都是刘瑞明同志前进道路上的一次记录。
一九六二年的九月,围海造田的战斗号角吹响了。白天,刘瑞明听了指导员的“战前动员”。晚上,他打开毛主席著作,把《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一文,反复地读了几遍。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决心:“我一定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以百倍的热情和冲天的干劲投入围海造田的战斗,并决心在劳动中把自己锻炼成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
第二天,修筑牛田洋海堤的战斗开始了。刘瑞明把毛主席著作揣在怀里,挑着崭新的竹筐第一个来到了工地。筑堤劳动,对于刚从学校入伍的刘瑞明来说,确实是个考验。但是,毛主席著作给了他无比的力量。他说:“读了毛主席的书,就觉得肩上挑的不是普通的担子,而是世界革命的重担,再苦再累,也要顶得住!”开工后的第一周,他就被评为连里的劳动标兵。
修筑大海堤需要大量的海泥。竹筐就成了最重要的运输工具。但是海泥又湿又重,一担新筐用了五、六天就破了。上级拨的竹筐一时供应不上,眼看工程进度就要受到影响。
晚上,刘瑞明跟往常一样,在自己制的小煤油灯下学习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说:“……我们六亿人口都要实行增产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不但在经济上有重大意义,在政治上也有重大意义。”这几句话照亮了刘瑞明的心,对呀!补一担竹筐,不光是为了节约几角钱,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时刻想到六亿人民的利益,培养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第二天收工,他吃完晚饭,就从伙房借了把柴刀,砍了几根野竹子,准备把它破成篾条。可是,技术不熟练,竹子破得粗一段,细一段,遇到竹节就干脆断了。正在这时候,指导员赶来了,赞扬了刘瑞明的做法,并鼓励他,不要怕困难。有困难就向毛主席著作请教!
夜深了,刘瑞明还在小油灯下认真向毛主席著作请教。毛主席的话,使他浑身是劲,信心百倍。他下定决心,那怕有天大困难也要战胜它!
第二天,他打听到附近小镇上有个竹器坊,便兴冲冲地去了,站在一旁看老师傅破篾。看了会儿,觉得有些门道了。可是回到营房一拿起刀来,原来的难题一个也没有解决。他又去竹器坊请教。老师傅觉得很奇怪,问道:“小同志,你又不编筐织篓的,问这个干什么?”刘瑞明说明了来由,老师傅满口夸奖:“毛主席教出来的解放军顶呱呱!顶呱呱!”并热情地给他讲解要领,又把着手教他破篾。学会了破篾,可是又碰上了新的拦路虎,编筐时,篾条一到拐弯处就断了。他又第三次去求师,终于把扭篾的手法也学会了。
从此,他每天早出晚归,出工前砍来野竹子,破成篾条带到工地,工间休息的哨音一响,他就拖着篾条,带把裁刀,从这个班跑到那个班,见破筐就补。有时在工地补不完,还把破筐带回来,一补就补到深夜。一担担破筐都在刘瑞明手里获得新生。
刘瑞明自己这担竹筐,更是补了又破,破了又补,前后四十多次。在一次劳动竞赛中,他把筐架都挑断了。有些同志跟他开玩笑:“你这担筐这回总该‘退休’了吧?”他响亮地回答说:“不!我还要让它继续‘服役’!”收工后,他砍下两根野竹子又补起来。筐架断了,要补就得重编一次。一次,二次,三次,……拆了编,编了拆,一直编到第六次,终于成功了,他望着焕然一新的竹筐,高兴地笑了。
第二天早晨,同志们一看刘瑞明这担破得不像样的竹筐又变成了一担结实的新筐。大家赞叹地说:“刘瑞明这担竹筐上的每条篾都闪烁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每一条篾都织下了他对革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