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有了毛泽东思想,开山山低头,战河河让路 济源县广大社员活学活用“老三篇”在水利建设战线上打了一个大胜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11-20
第1版()
专栏:

有了毛泽东思想,开山山低头,战河河让路
济源县广大社员活学活用“老三篇”在水利建设战线上打了一个大胜仗
据新华社郑州电 河南省济源县广大公社社员,把“老三篇”作为座右铭,在去年大旱减产之后,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劈山修渠,在山区水利建设上打了一个大胜仗,保证今年全县在干旱的情况下,粮棉大幅度增产。社员们深有体会地说:用毛泽东思想去开山山低头,战河河让路,种地地增产。
济源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太行山区。愚公移山故事中所说的王屋山,即在这个县境内。山岭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百分之八十以上。山高水缺,十年九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解放以后,特别是农业合作化以来,济源人民兴修水库,打井修渠,打塘挖窖,发展了农业生产。但是,这些工程大多是靠雨蓄水的小型工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山区的干旱问题。一九六五年遇到大旱,就造成了农业减产。
在遭旱减产、物质基础较差的情况下,靠什么来多快好省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这个县靠的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
兴修水利一开始,这个县就根据林彪同志的指示,组织各生产队和工地民工,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在用字上狠下功夫,坚持时时、事事、处处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把学习毛主席著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实践证明,只要人听毛主席的话,山水就会听人的话。千难万难,有了毛泽东思想就什么也不难;千缺万缺,按照毛主席的教导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就什么也不缺。
引沁济蟒渠(即用沁河水接济蟒河)是改变济源县水利面貌的一项骨干工程,全部完工后,可灌溉本县和孟县四十万亩山岭高地。这项工程的大石渠,修建在险峻的太行山腰。第一期工程长六十一里,石渠上依插天高峰,下临激流深潭,修建十分困难。渠道要经过的鸿滩堆积着四五百米高的乱石。当地群众把这里叫做“高石乱”,说“这里的石头是亲连亲,一块下去万块跟”。承留公社南杜等大队承担这一险工地段的修渠任务时,有的人被乱石吓住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王翠琨就组织大家学习《愚公移山》,用毛主席“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教导来鼓励大家。接着,他带着十几个党员、团员和基干民兵,最先上了山。山势陡,站不住脚,他们便用绳子系着腰,撬石除险,为全面施工开辟工作面。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的民工也纷纷上了山。一百五十名民工,大战二百天,排除了各种艰难险阻,终于在大塌坡上把渠修成。
引沁济蟒渠工地的万名民工就是这样,一鼓作气劈掉了一百零八个山头,跨越了一百四十八条洪沟,处理了三十二处乱石滩和艰险的陡崖,开凿了二十一个石洞,修建了八十二处桥闸建筑物。仅用七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原计划三年的任务,修成了六十一里长的雄伟壮丽的大石渠。接着,广大民工又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继续修建全长四十九里的第二期工程。目前这期工程已完成百分之七十以上。
在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运动中,在修建引沁济蟒渠的带动下,这个县社社队队都办起了自己的渠道工程,大搞引水上山。王屋公社的大路、上官庄等六个大队,发扬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依靠自己的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山头,劈陡崖,在王屋山上修建一条三十里长的盘山石渠,把河水引上高山,使二千五百亩山岭高地变成水浇田。和王屋公社一样,全县其他各个公社,一年来也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其中盘山渠道达二百九十二条,穿山凿洞一百六十一处,渠道的总长一千多里,这些盘山渠道和田间渠道,把全县一百三十五座小型水库和两万多个坑塘池窖,像“红线串珍珠”一样地串连起来,达到了以引增蓄、引蓄结合的目的。今年夏季这个县虽然又遇到大旱,但由于受旱农田及时得到灌溉,庄稼长得很好。从目前收打情况看,全县粮食总产量和棉花平均亩产量,将分别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增产一成多和一倍左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