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我国化学灌浆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11-22
第2版()
专栏:

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 大长中国人民的志气
我国化学灌浆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制成新型化学灌浆材料甲凝和化学灌浆泵。甲凝比水还稀,把它灌入混凝土或石头上比头发丝还细的裂缝,能把裂缝牢牢粘合。这种新产品对维修建筑物等具有重大意义。
本报讯 我国一些水利工程单位和科学研究单位,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破除洋框框,坚持自力更生精神,共同协作,最近试制成功一种新型化学灌浆材料和我国第一台化学灌浆泵,使我国化学灌浆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这种化学灌浆材料名叫甲凝。它比水还稀,用灌浆泵把它灌入混凝土或石头上比头发丝还细的裂缝,能很快地渗入裂缝两侧三至六毫米,像铆钉一样把裂缝牢牢粘合。这种新产品,对维修混凝土的水利工程建筑、房屋、桥梁、铁道边坡、码头和石质古文物等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加试制甲凝的人员,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五岁。他们中间的多数人参加工作不久,对于生产化学灌浆材料毫无经验。由于帝国主义和苏联现代修正主义者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也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参考。他们在进行工作中,国内某些资产阶级技术“权威”曾极力阻挠试验,说什么“外国搞了那么久,都没搞出什么名堂,你们能搞出个啥?”但是,这些阻力和工作中出现的无数困难,并没有把具有雄心壮志的革命者吓倒。参加试验的人员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敢字当头,决心为中国人民争口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坚持试验。
甲凝化学灌浆材料的试验过程,就是试验人员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过程。开始,在北京的室内试验了九个月,进展不快,成绩不大。试验人员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并遵照毛主席的教导,从一九六四年六月起,深入某水利工地,和工人一起,排除困难,进行了现场试验。
甲凝化学灌浆材料既怕水,又怕氧。水会影响它的粘结程度,氧会使它发生爆聚现象。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他们在试验中曾遭到失败。以后,他们学习了《实践论》《矛盾论》,从中得到很大启发,改变了过去只是孤立地、片面地从材料性能方面想办法的作法,大胆采取了把混凝土裂缝中的水和氧排掉、烘干的措施,使试验工作向前推进一大步。
甲凝化学灌浆材料现场试验,只能在冬季低温条件下进行。试验人员和工人,为抢时间,争速度,尽管不是冬季,也打破常规,利用凌晨气温较低的时候,继续进行试验,从而积累了大量可靠的数据。
甲凝化学灌浆材料终于试验成功了。可是,许多混凝土工程上的细微裂缝,一般在零点三毫米以下,没有专门的化学灌浆泵,甲凝仍然无法灌入。某水利工地党委把这项任务交给了自己的修配厂。这个修配厂规模小,设备差,完成任务困难很大。但是,参加试制化学灌浆泵的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学习了毛主席著作,解放了思想,发扬敢想、敢闯、敢革命的精神,实行“三结合”,经过一百多次反复试验,在二十多天内,就把我国第一台化学灌浆泵制造出来了,保证了甲凝化学灌浆材料及时地、大规模地应用于生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