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生动的课堂 光辉的榜样——红卫兵参观“毛泽东思想万人宣传队事迹展览”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11-24
第2版()
专栏:

生动的课堂 光辉的榜样
——红卫兵参观“毛泽东思想万人宣传队事迹展览”侧记
毛主席是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
解放军是我们最好最好的好榜样。
听毛主席的话,向解放军学习,
革命路上永远当闯将。
近二十天来,“毛泽东思想万人宣传队事迹展览”,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红卫兵小将们。他们把这一展览当作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大课堂,当作向解放军学习的好场所,抄呀,记呀,当场开讲用会呀,在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像前宣誓呀,那股热爱毛泽东思想的劲头,真是一首红卫兵小将最好的赞歌!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毛泽东思想长征宣传小队”出发的日期推迟了,这个决定是他们参观了“毛泽东思想万人宣传队事迹展览”后作出的。
出征前的第一课
十一月十二日,小将们第一次来参观解放军战士们满腔热情地宣传毛泽东思想的生动事迹,和“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他们深受感动。他们说,解放军战士所以宣传得这么好,主要是他们毛主席著作学得好。我们要学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必须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贫农家庭出身的孺牛说,出去长征想教育别人多,想教育自己少。工人家庭出身的何工说,过去对带多少衣服,背多少干粮考虑得多了些,对怎么为人民服务,怎样向人民群众宣传好毛泽东思想,怎样锻炼自己考虑得少了些。他们边看边想,走在路上,躺在床上也还在想,越想越觉得差距大,私心多。于是他们决定把“毛泽东思想万人宣传队事迹展览”当课堂,先学好这一课,然后再出发。
小将们说到做到,从第一次参观起,连续来了六天。有时,还从四十里开外步行而来。每次,都像第一次一样,十分认真地边看边记边谈。一有机会,他们就向战士们提出一大串问题:为什么战士们能不顾个人安危,地震时奋勇抢救人民生命财产?为什么要爬上一千四百多米的高山,向一个个老贫农宣传毛泽东思想?……
一天,他们找着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宋文举。宋文举是解说员,也是万人宣传队的优秀队员,就是他和战友们一起攀上一千多米高的山顶向一个老贫农宣传毛泽东思想。宋文举满腔热情地向他们介绍自己怎样在斗争中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怎样用“老三篇”破私立公。就这样,小将们找这个战士谈,找那个战士谈,连续座谈,直到明确了长征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要当毛泽东思想的宣传队、播种机;长征就是去接触社会,接触群众,向群众学习,改造自己。
不久,东风劲吹,旭日东升,这支“毛泽东思想长征宣传小队”,高举着红旗,迎着朝霞出发了。
一次现场讲用会
一天,来自山西运城师范学校的红卫兵,一走出展览室就就地召开了学习解放军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讲用会。
发言异常热烈。小将们把解放军宣传毛泽东思想的三条基本经验——用毛主席的原话去宣传,威力最大;照毛主席的教导做好样子,影响最深;从阶级教育入手进行宣传,效果最好——背得烂熟。并且结合着自己宣传的情况进行座谈。小将张万管发言了。他说:“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宣传毛泽东思想,就要让毛主席的话原原本本和群众见面。前个时期,我下乡宣传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生怕群众听不懂,用自己的话来说。结果,群众不怎么重视。为什么?过去还迷糊着哩,看了这三条经验,心里豁亮了。毛主席的话,一句顶咱一万句、万万句,今后宣传毛泽东思想,可得讲毛主席的原话啊!”
“我也有这种经验”,严继红接上来,深有所感地说:“解放军战士宣传毛泽东思想,时时和贫下中农在一起。我有一次下乡就没有完全做到。我白天劳动一天很累,天一黑就睡觉了,可是贫下中农还在学习、开会。后来我们克服了这个缺点,和贫下中农的关系密切了,宣传毛泽东思想他们也更信服了。万人宣传队,给我们做出了好榜样,他们一不怕死,二不怕苦,刀山敢上,火海敢闯。我今后要按照毛主席‘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教导,以解放军为榜样做好样子,身体力行地宣传毛泽东思想。”
大家越谈越起劲,最后讨论了怎样才能把那三条经验学到手?革命小将们联系实际说:首先,要像解放军那样,狠学狠用毛泽东思想,改造自己的思想,自己学得好,宣传才能好。他们表示:在文化大革命中,要用这三条经验,广泛向人民群众宣传毛泽东思想。将来毕业当了教员,也要用这三条经验,向学生宣传毛泽东思想,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一个战士给予的启示
红卫兵小将谢国栋,在“宣传群众,教育自己”的展品面前足足站了大半天。解放军新战士汪长明在宣传毛泽东思想中受到教育的故事吸引了他。
汪长明以前不大注意节约,月月钱不够花,到农村后,贫下中农给他上了三堂课:一次他帮贫农杨老代盖房子,本来有好砖,杨老代硬不让用,只用半截旧砖,并说:“眼下村里都在盖房,把这好砖让给别人吧!”又一次他给另一户社员干活,他用钉子钉东西,社员又不让,并向他解释说:“队里正修生产工具,需要用钉子,这钉子留给队里用。”还有一次他帮生产队种高粱,不小心把一撮高粱撒在地边,他一转身,一位老贫农就一粒一粒地拣起来。一块砖,一个钉子,一粒高粱,使汪长明找到了自己在思想上和贫下中农的差距。从那时起,汪长明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进步很快,钱也由原来月月不够花到月月有节余。
汪长明的转变,使谢国栋久久不能平静。他想得很多,他想起过去没有到农村去向贫下中农学习。他对自己说:汪长明就是我的榜样,过去不好从头来,在以后步行革命串连中,一定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把步行革命串连的过程当作自我思想改造的过程。并为自己订了三条要求:坚决听毛主席的话,丢掉知识分子臭架子,甘当贫下中农的小学生;以解放军“八学贫下中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向解放军学习,处处想到贫下中农,与贫下中农同甘共苦,打成一片,彻底改变世界观。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村头、地头、炕头,处处是学习毛泽东思想的课堂。这是解放军战士在和社员群众同开学习毛主席著作讲用会。         
            新华社稿
解放军指战员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既做毛泽东思想的宣传员,又做人民的勤务员。他们一进村,先给社员群众盖好临时住房,自己却露宿在野外。    新华社稿
当完成宣传任务离村时,指战员舍不得离开贫下中农,贫下中农也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子弟兵。 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