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扑不灭的“红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12-22
第6版()
专栏:

扑不灭的“红灯”
中国京剧院 高良
我院排演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的过程,就是两条文艺路线斗争的过程,就是毛主席文艺路线战胜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过程。
江青同志对京剧《红灯记》的创造过程,是十分关怀的。从选择剧本,一直到写作、表演、音乐、唱腔、舞台美术等方面都进行调查研究,亲自指导,提出非常宝贵的意见。可是这些意见,被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周扬、林默涵等人肆意篡改,他们根本不把江青同志的意见原原本本向群众传达。我院一小撮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则与周扬、林默涵等人上呼下应,串通一起,竭力阻挠京剧革命。在《红灯记》的编演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场尖锐复杂的斗争。
《红灯记》第三场“粥棚”是很重要的一场戏,江青同志指出,这场戏应该表现出李玉和同群众的密切关系,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应该进一步用行动来歌颂李玉和在敌人面前脸不变色心不跳,沉着、机智、勇敢的无产阶级英雄性格,突出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但是他们采取了欺上瞒下、阳奉阴违的卑鄙手段,硬把这场戏去掉。后来在江青同志一再坚持的情况下,他们才不得不加上。江青同志还指出要突出剧中英雄人物,对反面人物的表演和处理,要给工农兵英雄人物让路,不搞平分秋色,不要喧宾夺主。可是这些家伙听不进去,偏要搞平分秋色,着力刻划反面人物来哗众取宠,他们说什么:“有戏,要抓住观众,各找各的窍头”。
对“刑场斗争”一场戏,江青同志曾几次指出:这场戏,李玉和要大唱一下。要用成套的完美的唱腔,来集中抒发李玉和这个英雄人物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要有音乐形象,进一步表现出李玉和身在监狱,眼望世界革命,临危不惧的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英雄品质。这是树立高大的工农兵英雄形象的一场关键戏。而一小撮资产阶级的反动“权威”,从他们的阶级感情出发,胡说什么:李玉和在这场戏里唱多了不合适,尤其要唱成套的唱腔,非给观众唱“死”不可!他们极力渲染斗争的残酷性,用酷刑拷打,用资产阶级的儿女情长来“刺激”观众,这样既歪曲了三代人的英雄形象,也损害了《红灯记》的革命主题。
江青同志又指出:在这场戏中李玉和在走向刑场的时候,要奏出庄严的《国际歌》,用来表现李玉和这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忠于共产党、忠于毛主席、忠于无产阶级、忠于劳动大众、忠于世界上还没有解放的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临危不惧的崇高品质。广大创作干部根据这个意见,满腔热忱地进行谱曲和演奏。有一天,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林默涵来看彩排,看完就放出了毒箭,说我们用民族乐器演奏,“没有气氛,好像耍耗子一样。”由于林默涵的阻挠,这场戏的修改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中国京剧院一小撮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资产阶级“权威”,所以敢在京剧改革上,公开反对江青同志所执行的毛主席文艺路线,破坏京剧革命,这绝不是偶然的。旧中宣部、旧文化部就是他们的靠山,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周扬、林默涵等人就是他们的后台老板!他们两面三刀,软硬兼施,千方百计地想扑灭京剧革命的“红灯”。但是,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耀下,文艺革命的红灯是永远扑不灭的!它越点越亮,越点越灿烂夺目!
现在我们团列入了军队建制,我们一定要在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和江青同志领导下,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把“老三篇”当作座右铭来学,认真改造自己。坚决响应我们最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的伟大号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