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干就是学习 干就能创奇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12-23
第3版()
专栏:

干就是学习 干就能创奇迹
大庆油田一二○二钻井队
我们一二○二钻井队的职工,在打今年这场超美甩修的政治仗中,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主席所阐述的伟大的战略战术思想,给我们增添了无穷的智慧、信心和力量,给我们攀登世界钻井技术的最高峰指出了方向。
敢干敢闯 超美甩修
今年年初,我们刚提出打五万米的奋斗目标时,我们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差。论设备,大部分都是前几年用旧的设备;论技术,新手占百分之七十;论经验,也没有一套成型的优质快速钻井经验。但是,全队职工人人信心百倍,因为我们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干就是学习”。同志们都说,人的因素第一,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最勇敢、最聪明。设备旧,技术水平低,经验少,挡不住我们攀登世界钻井技术高峰的道路。我们就是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干字当头,在打井中学会打井。我们就是要用毛泽东思想去闯,去干。干能出本领,干能出智慧,干能闯道路,干能闯经验,干能创奇迹,干能攀高峰。一年来,我们在斗争中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把高度的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不断地用毛泽东思想总结经验,不断地认识与掌握客观规律,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争得了打井的主动权。所以,今年以来,我们的井打得越来越好,速度越来越快,仅用六个多月时间就打上了五万米,实现了我们年初提出的奋斗目标,远远地超过了苏联功勋钻井队的纪录。我们又乘胜前进,用九个多月时间打上了八万米。我们决心向更高的目标进军,要把美帝国主义远远地甩在后边,长中国人民和世界革命人民的志气,灭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威风。
年初,全队职工经过社会主义教育,大学“老三篇”和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阶级觉悟大大提高,同志们都说:“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石油,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需要支援,摆在我们面前的担子很重,我们就是要拣重担子挑。”一月份是一年最冷的天气,零下三十多度,经常刮六、七级的北风,经常下大雪。但是,天气越冷,同志们的革命劲头越足。正像有的同志说的:“我的手扶着刹把,就好像是紧紧卡着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的脖子。钻机的响声,就好像战场上的装甲车在冲向敌群。我的心紧紧地贴在超美甩修这场革命上,恨不得把全身的力量都加在钻头上,快快地打呀!”
长了能看穿地底的眼睛
职工的干劲大,心情急,可是一开始井打得并不快,还发生了井漏、卡钻、井斜不稳定等问题。什么原因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不许可任何一个红军指挥员变为乱撞乱碰的鲁莽家;我们必须提倡每个红军指挥员变为勇敢而明智的英雄,不但有压倒一切的勇气,而且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对照毛主席的教导,我们找到了速度慢、问题多的原因,就是初到新地区打井,地层情况不熟悉,打起井来心中无数。
我们组织职工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开展了一个群众性的摸地层变化规律的活动。职工们每天上班,都自觉地记井深,算钻时,从冰冷的泥浆里捞砂样,把每个层位的砂样都分类用纸包起来。井打完之后,就开工人设计讨论会,进行分析,同以前的地质资料反复核对。每口井都坚持这样做。经过反复摸索,终于摸清了新地区主要夹层的数目,每个夹层的位置、厚度、岩性,以及软硬地层的变化规律。从此以后,每打一口井之前,工人地质员都根据我们自己得到的准确资料,作出地质预告;在钻进中,每逢遇到夹层,工人地质员都把夹层的位置、厚度、岩性等用小黑板写出来,挂到司钻面前,司钻们都感到“好像长了一双能看到地下千米的眼睛”,打起井来心中有数了。我们的打井质量和速度有了显著提高。
以硬吃软 以软克硬
旧的矛盾解决了,又出现了新矛盾。同样的地层、同样的刮刀钻头,有的刮刀钻头能打到一千多米,有的打到六、七百米就打不动了。为什么同样的地层、同样的钻头会有不同的效果?原因还在主观上,就是使用钻头不够合理,还没有掌握住一套符合实际的优质快速钻井的战略战术。
我们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略战术思想,具体运用到我们打井的实践中来。同志们经过反复分析,认识到地层是软硬交错的,使用钻头必须从一口井的全局着眼。如果遇到硬夹层就硬拚,势必使钻头磨损很快,到下部地层就打不动了。因此,对软硬地层必须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用同志们的话说,就是要以硬吃软,以软克硬:遇到硬夹层轻压快钻,以保存钻头的实力;硬夹层一过,就在软地层中猛冲猛打,来个“宜将剩勇追穷寇”。有的同志编成顺口溜说:“地层软硬不一般,巧用钻头是关键,敌变我变措施变,机动灵活战略强。”我们针对软硬地层的不同特点,从一口井的全局着眼,经过反复摸索,总结出了“四段论打井法”,就是把地层分为四段:第一段,地层松软,易漏,易塌,易卡钻,就猛攻快打,迅速穿过漏失层,以速决战取胜。第二段,硬夹层多,软硬地层交错复杂,就灵活加压,以机动战取胜。第三段,地层坚硬,容易损坏钻头,就要有耐心、有毅力,以攻坚战取胜。第四段,井深钻具重,容易井斜,就稳扎稳打,集中精力,打歼灭战。采用这一套战略战术打井,钻头使用得好,井斜稳定,速度快,实现了优质快速钻井。
当然,合理使用钻头是有一定限度的。为了攻得快,迅速吃掉硬夹层,还必须革新和改进钻头。所以,我们又发动群众,从目前的地层和设备特点出发,猛攻钻头。在一个多月中,群众用泥巴、蜡和萝卜搞出一百多个钻头模型。然后对这些模型进行分析,把每个模型的合理因素都集中起来,最后设计出了两种基本类型的钻头。这两种钻头经过试验,效果很好,一种只用十九个小时就打上了一千米,一种突破了一千一百米的高纪录。这样就大大加快了我们的钻井速度。
克服盲目性 增强自觉性
一年来,我们打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生产斗争既然是斗争,就不可能没有矛盾,不可能不受挫折。关键是按照毛主席“失败者成功之母”的教导,吃一堑,长一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出了一次问题,就要认真总结,使教训变成经验。出点问题不要大惊小怪。事实上,我们每一条经验,都是从反复试验、反复总结中得来的。比如,年初井斜不够稳定,我们每打一口井就发动群众总结一次,最后摸到了三条规律,以后井斜就很稳定,一般都在一度以内。七月份我们断了几次刮刀片,影响了一些钻井速度,但是我们没有害怕,而是冷静地总结经验,摸到了在软硬地层交接处正确使用钻头的规律。到现在又打了三十多口井,刮刀片一次也没有断过。我们体会到,不怕出问题,就看你是不是不断用毛泽东思想总结经验,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