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翼城植棉任务基本完成 三分之一棉苗出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5-18
第2版()
专栏:

  翼城植棉任务基本完成
 三分之一棉苗出土
【太岳电】翼城全县自四月中旬至五月五日(立夏前后),棉花已下种五万五千余亩(全县植棉任务基本完成),现有三分之一的棉苗已经出土。下种棉花亩数超过去年一万九千亩。今春县府在布置生产时,就根据翼城全县产棉的可能条件,号召多种棉花。四月中旬棉花下种时,各区又适时的召开了各种会议,加强种棉领导。四月二十五日到五月五日正当植棉播种紧张阶段,政府又及时根据群众怕种棉没销路,种花不如种粮利大,棉花不能抵交公粮等思想顾虑,先后发出三次指示作了解释,并动员群众抓紧寄种(干种)、点种。各村支部及村干部首先响应了这些指示和号召,并分别在群众中进行了深入的宣传解释。如晓史村干部发现群众有等雨思想,就分头向群众宣传寄种和点种的好处,并利用黑板报或通过小学生进行宣传。在解决群众具体困难上,有的村也作的很好:下坪村干部负责给群众调剂了种籽;晓史村财粮主任赵梦龙,把自己的棉花籽借给李成德等六家一百五十二斤。特别是不少党员干部带头进行寄种,起了很大作用。据五月五日各村的统计,已有百分之七十五的村子,完成原种花计划的百分之八十五,有的已超过了原计划。如范村原计划种七百亩,现已种上七百二十八亩。
群众在棉田的耕作上,也比往年加工,自愿结合互助解决了劳、畜力的困难。在棉田的施肥上也超过了去年。郑庄村、晓史村,每亩地平均上到八车(合四十担)粪,@唐村每亩地平均上粪九车。棉花下种时,群众还普遍进行了花籽选种工作,今年全县大部都种的“大洋花”(美国棉的一种,绒长、白、好摘)如符册村,过去多种“小洋花”(绒较短、产量小)今年群众听到政府宣传“大洋花”的好处,便分头到石桥村、曲沃河漕一带换成“大洋花”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