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事实教育了我们——记冀中领导生产中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5-21
第2版()
专栏:

  事实教育了我们
——记冀中领导生产中的几个问题
本报记者 赵刚
冀中十分区的打井点种防旱备荒运动,在干部的积极领导,和全区劳动农民的努力之下,已获得相当成绩。但在组织群众互助生产中,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在生产领导上给我们以实际的教育:
一、强迫命令遭到群众反对
在组织群众开展打井点种中,各县均发生了强迫命令的严重偏向,永清、固安、新城等县尤其严重。据固安四个区一百七十几个村的统计,除十八个村真正是自由自愿结组互助外,其余均是强迫命令编制起来的。新城十一区五十二个村,四分之三的村是按自卫队编的互助组,四分之一村表面是自由结的组,实际上也是大拨工。新城县委向地委汇报说:“未经群众很好酝酿而当场(村群众大会)编组的村,是全县普遍的现象”。甚而固安、新城少数村庄按过去伪保甲编的组,保甲长当了大小组长。这种强迫编组实行大拨工的结果,从永清一区二堡的事实就可看出。该村开始动员群众打井点种时,采取了全村大拨工的办法,让群众在大会上承认种棉数目字,然后便从村东开始,向北、西、南转着点种,到地里就一齐动手来干。这样干了一天,七十三个人仅挖了四亩的坑,打了一个方圆一丈五、深三尺的井口。挖的坑不是盆子大就是茶碗小。群众反映说:“随着干吧!叫咱们干什么就得服从!”有的说:“这么干没个种好!就是种上保准出不来”。后来经过纠正,让群众自由结组,群众情绪才逐渐提高。农会主任领导的互助组(八户),一天内就点种了八亩棉花,王振甲组十六个劳动力,从二里以外挑水,一天点种了三亩。由此证明,不经群众自由自愿,而由村干强迫命令组织大拨工的,必然遭到群众反对,浪费人力,误工夫,点种就要落空。
二、不从实际出发必然脱离群众
有些干部在领导群众打井点种中,不从具体实际出发,永清刘靳各庄历来种土豆很多,并且收获很大。这次该县副县长马珍同志去到此村后,未经深入调查了解,用算帐办法动员群众多种棉花,结果群众一算,种棉还不如种土豆多卖钱,而碰了钉子。八区大麻子庄土地温润,勿须点种。但区干去到此村后,既不了解情况又不和群众很好商量,就主观的让群众打十一眼井进行点种,结果遭到群众的反对。以上事实虽不普遍,但说明了我们的干部,在领导生产中存在着不深入调查研究的盲目的任务观点,必然脱离群众,影响生产。
三、突破困难就能带动群众
固安五区南孝城村干为打破群众认为“流砂”地不能打井的思想,他们首先组织起来打井。当第一次失败后,他们并不灰心丧气,找出失败原因,研究出改进办法,继续来打,终于创造了“流砂”地打井的范例,带动了全村群众打井点种。六区区书潘德坤等二同志,为打破北黄垡群众对打井点种无信心的靠天吃饭思想,亲自带动了七个村干打了一眼井。打破了群众顾虑,带动了一百零五人(二十二个组)进行打井点种。在本月一号就打井五眼,三天中点棉三百多亩。从以上事实中,说明了在没打井点种习惯和经验的地区,特别在群众存在着严重靠天吃饭的情况下,干部的以身作则,突破困难,是极其重要的关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