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黄河浮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5-23
第3版()
专栏:

  黄河浮桥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是黄河两岸的老乡们给变化无常的黄河所下的定论。黄河水流不固定,混浊的黄水,波浪滚滚,号称“天险”。三月中旬,黄河指挥部接到南渡第四野战军南渡任务后,很快传达给每个水手,大家马上紧张起来。寿张孙口住着水兵第四大队,黄河指挥部选定这种作为一个渡口,如果用船摆渡,需要修筑三十三个码头,需用秸料一千八百万斤,和七千个民工。这样,耗费大并影响农民春耕播种;同时黄河水流不固定。码头还可能被冲刷掉,怕要延长渡河时间。船管股长武兰亭同志心里想:要想使部队很快的过去河,又能节省民力,最好的是能在河上架一座桥。但自己不但没有这个经验,而且根本未听说过黄河上能架浮桥这回事。总之,又想起在“社会发展简史”上边说“劳动可以创造世界”,只要努力想办法总会办到的。想到这里,他马上跑去和四大队水手们商量,一个老水手说:“我在河上活了六十多岁啦!从没有听说过黄河上能架浮桥过汽车、坦克”。其余的水手们也都摇头。黄河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朱品文同志是长征过来的老同志,他曾在长征时渡过金沙江的铁锁桥!武兰亭同志把自己的架桥计划提出来和他研究,当即得到他的同意,二人研究了一下,认为:想完成这一计划,要紧的还是靠水手们大家想办法。于是,由朱主任负责,召集第四大队的干部和水手们进行动员,说明这次赶渡任务的伟大意义,号召大家为人民立大功。水手们马上响应号召,在班务会议上,大家争先恐后的发言,提出找铁链子,找大船……等很多办法。武兰亭同志根据大家所提的意见,自己拟划了一个图案,计划将大船放在水中、抛下大锚,南岸没有树,在水里栽下木桩,用大粗绳把船拴在木桩和树上,船上再铺上一层木板。计划好后,大家都认为能行。第二天即动手,这几日来,偏偏连日阴雨,大车不能运材料,水兵同志都脱掉鞋袜,踏着泥水的干,经过不少波折,在大家努力下浮桥终于初步架起来了。但是,当很多人踏上一只船时,这只船就往下沉,使浮桥成了“凹”字形,这怎样能使几万斤的重汽车通过呢?大家又有些搔头。武兰亭同志又苦心钻研起来,猛然间,他想如果把船上的桅放倒,压在靠上流的船头上,再用绳拴在船两头的木墩上,起一种均力作用,使数十只船成为一只船,谁也不能上下起伏,那不就成了吗?他把自己的主张告诉了大家,于是,都又忙碌起来,“嘿呀!嘿呀!”愉快兴奋的劳动歌声,顺着流水传得老远老远。奔腾叫啸波浪滚滚的黄河上,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这样平稳犹如街道的大浮桥。浮桥头,竖起了一座松枝彩坊,最上面挂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大画像,上面写着“黄河浮桥”四个大字,横联与对联上写着“欢迎第四野战军南下,解放全中国。”浮桥两端,整日集中着欢迎欢送的人群。第四野战军某部设着鼓励棚、军乐队,水手们也自动组织了一台本地戏,从四月二十四日开始,直至五月九日,人民解放军的坦克、汽车、炮车、大车、骑兵、步兵……源源跨过黄河浮桥。踏着浮桥过河的战士们,同声赞扬着黄河水兵们的这件大创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