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2阅读
  • 0回复

国画改造的第一步 国画讨论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5-25
第4版()
专栏:

  国画改造的第一步 国画讨论之二
江丰
现在中山公园举行的、包括将近八十多个作者,出品二百多件的新国画展,这在北平的国画界实是一件应该庆贺的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情,因为它标志着那供给有闲阶级玩赏的封建艺术——国画,已开始变为为人民服务的一种艺术。这虽然仅是开始,第一步,但收获确实很大。有一部分作品,做到了或努力在做以工农兵的生活与斗争为描写的主题,而且有一些作品摆脱了国画的陈套,走向成为崭新的艺术形式,把“已死去了的情绪的陈迹”般的国画艺术,推上新生的道路。
一切艺术能否发展,有无创造,主要是在于艺术本身与人民的生活能否结合而定,过去许多从事国画改革者,忽视或不理会这个道理,而只在技术和形式上下功夫,钻牛角尖,取材又是老一套,所以收效微小;甚至有淹没在笔墨的趣味里,被改革的对象缴了械。新国画的作者们,由于初步接受了新文艺思想的指导,一开始便找到了比较正确的道路,从此,国画的改造,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或许有人仍以旧观点旧趣味去衡量这次新国画展的价值,并对已被破坏的优雅,潇洒、笔墨趣味及形式之完整等国画艺术诸特色,感到遗憾而叫嚷着“把艺术价值降低了”,“使艺术停止了”……这种没落者的哀鸣,它在人民的时代里,永远不能再成为一种评判的力量,与一切供有闲者玩赏的艺术同样,将为时代所摒弃。
但并非等于说,此次新国画展的作品,没有可议之处了,这改革的起点,缺点是免不了的。应该指出亟待克服的缺点,我以为有如下两个:一个是生活的贫乏,虽然不少作者如何热情地在现实中搜索题材,但不可否认的,由于许多作者在过去与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隔离太远,作画又习惯于“闭门造车”的方法,描写的人物之形象、行动、表情及其周围的环境,很多是从幻想甚至从旧画中抄袭来的,所以显得不够真实,做作、概念的描写。如把农妇画成仕女画中的美女或城市中的小姐那样优美、斯文和无力。第二个缺点是旧格式的套用,在创作上套用旧格式的结果,使内容迁就于形式,致使作为主题的农民的劳动和战士的战斗,表现在直条山水画格式的画面上,成了硬凑进去的点缀物;南下的战斗场面,应该热烈紧张,然而只是优美、宁静的山水和帆船,形成内容与形式极不协调的状况。上述的两个缺点,如果不加改进,就很难恰当的表现新的生活。改进的办法,至少应多去接近劳动人民,多与劳动人民交朋友,熟悉他们的生活,记录他们的形象,多作生写的练习。同时求得思想感情的群众化,并虚心听取他们对于作品的意见,反过来改进艺术的表现方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