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中国历史教程绪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6-02
第4版()
专栏:

  中国历史教程绪论
吴玉章
  二、研究中国历史的方法 (续八)
中国革命,经过了许多曲折,遭受了很多困难,特别是一九三五年,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侵略暴行,已由东北而热河,由热河而平津,民族危机到了深重的时候,毛泽东同志重申我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要求,向全国人民呼吁,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发动了广大民众,坚持了八年的抗日战争,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是因为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在抗日时期,政权握在反革命蒋介石的手里,没有能如毛泽东同志“民主的抗日”的战略来达到建立独立与民主的新中国,恰恰相反,蒋介石乘抗日战争关系,把一切国家大权集于一身;把国家经济“化公为私”,成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私产。这四大家族,在他们当权的二十二年中,已经集中了价值达一百万万至二百万万美元的巨大资本,垄断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垄断资本主义,与外国帝国主义,与本国地主阶级及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又成为美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的附庸。他们与美国帝国主义最反动的战争贩子结合,疯狂地反苏反共,企图制造第三次世界大战,公然要以中国为反苏大战的根据地,中国人民又面临着美国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严重时期。三年来,中国人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同志领导之下,又得到了伟大的胜利。
总结近十五年来的历史,中国革命遇到几次大的危机,终能取得胜利,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同志以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正确地认识了中国社会的物质生活发展之需要,坚决地提出了必须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将自己头上的封建的压迫和官僚资本(即中国的垄断资本)的压迫一起掀掉,并由此造成统一的民主的和平局面,造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先决条件,造成由人剥削人的社会改造为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可能性。这个新的社会思想、这个新的社会理论是由中国社会的物质生活之发展所产生出来,适合于中国国情和人民的需要。而且在每一新环境、新形势到来,又灵活的提出新任务,因此就能发动广大民众,就能动员他们并把他们组织成为无产阶级党的伟大的军队,这个伟大军队就能完成新的革命的任务。
因此马克思说:
“理论一掌握了群众,便立刻成为物质的力量。”(“马恩全集”,第一卷,第四○六页)
由此可见,无产阶级党,为要有可能去影响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并加速其发展,加速其改善,便应凭借于这样一种社会理论和社会思想,这种理论和思想能正确反映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需要,因而能发动广大民众,能动员他们,把他们组织成一支决意打破社会反动势力并为社会先进势力开辟道路的无产阶级党的伟大军队。
“经济主义者”和孟什维克陷于覆亡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承认先进理论和先进思想有动员的、组织的和改造的作用,而陷入了庸俗唯物主义,竟把先进理论和先进思想的作用看成几等于零,因而使党陷于消极无为,陷于萎靡不振的地步。
马列主义之所以强而有力和生气勃勃,就是因为它凭借于正确反映着社会物质生活发展需要的先进理论,把这个理论提到它所应有的高度,并努力来彻底利用这个理论所有的动员的、组织的和改造的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这样来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间,社会物质生活发展条件和社会精神生活发展间互相关系问题的。
现在还要说明一个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来,究应把归根到底决定社会面貌,社会思想,观点和政治制度等等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了解为什么东西呢?
这“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究竟是什么;它们的特征究竟怎样呢?
首先,“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这一概念,当然是把环绕着社会的自然界,即地理环境包含在内,因为这个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所必要的和经常的条件之一,而且无疑是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怎样呢?地理环境是不是决定社会面貌,人们社会制度性质,以及由一个制度过渡到另一个制度的主要力量呢?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这个问题的答复是否定的。
地理环境当然是社会发展的经常必要的条件之一,而且它无疑是能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但它的影响并不是决定的影响,因为社会的变更和发展要比地理环境的变更和发展快得不可计量。欧洲在三千年内已更换过三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而在欧洲东部,即在苏联,甚至更换了四种社会制度。可是,在这同一时期内,欧洲境内的地理条件不是完全没有变更,便是变更得很少很少,甚至地理学也不肯提到它。而这是不言而喻的。地理环境方面一种稍许严重的变更都需要几百万年,而人们社会制度中甚至最严重的变更,也只需要几百年或一两千年就够了。
由此就应得出结论:地理环境决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决定原因,因为在数万年间几乎仍旧不变的现象,决不能成为那在几百年间就发生根本变更的现象发展的主要原因。
其次,人口的增长,居民密度的高低,当然也包含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这一概念中,因为人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的必要成分,没有一定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便不能有任何社会物质生活。人口的增长是不是决定人们社会制度性质的主要力量呢?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这个问题的答复也是否定的。
人口的增长当然能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促进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它不能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主要力量,它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能是决定的影响,因为人口的增长并不能给我们说明为什么某个社会制度恰巧要由一定的新制度来替代,而不是由其他某一个制度来替代;为什么原始公社制度恰巧是由奴隶制度所替代,奴隶制度恰巧是由封建制度所替代,封建制度恰巧是由资产阶级制度所替代,而不是由其他某一制度所替代。
如果人口的增长是社会发展中的决定力量,那末较高的人口密度就必定会产生出相当于它的较高形式的社会制度。可是,事实上却没有这样的情形。中国人口密度比美国高至四倍,但美国在社会发展程度上高于中国,因为中国仍然是半封建制度占统治,而美国却早已达到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比利时人口密度比美国高至十九倍,比苏联高至二十六倍,但美国在社会发展程度上高于比利时,而苏联比之比利时,更是高出一整个历史时代,因为比利时还是资本主义制度占统治,而苏联却已消灭了资本主义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由此就应得出结论:人口的增长不是、而且不能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决定社会面貌的主要力量。(未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