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革命委员会成员怎样才能真正代表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 把心交给群众 吉林省通化市棉织厂革委会成员遵照毛主席教导,扎根于群众,取得很好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8-04-22
第1版()
专栏:

革命委员会成员怎样才能真正代表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 把心交给群众
吉林省通化市棉织厂革委会成员遵照毛主席教导,扎根于群众,取得很好的经验
今年一月,吉林省通化市棉织厂革命委员会成立。全厂革命职工,对新生的革命委员会,对自己选出来的代表,寄予无限的希望,希望他们永远不脱离群众。
毛主席最近教导我们:“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革命委员会的成员怎样做才能代表群众呢?他们从实践中体会到:要代表群众首先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群众代表怎样做才能代表群众?”这是棉织厂革委会成立后,碰到的一个问题。驻厂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和革委会成员,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毛主席著作。毛主席教导我们:“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历来主张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大家动手,反对只依靠少数人发号施令。”对照毛主席的指示,革委会的成员认真地检查了自己的群众观念。经过反复学习讨论,大家认识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只有先当群众的学生,才有资格做群众的先生;只有永远扎根在群众之中,永远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永远代表群众,才配作真正的群众代表。革委会副主任刘元吉说:大伙选我们当代表,这只能说明过去我们得到了群众的信任。以后能不能真正代表群众,还要看行动。
通过学习,使他们提高了认识,处理起实际问题来,也就能更好地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了。有一段时间,厂里由于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干扰,影响了革命和生产。面对这种情况,革委会的成员中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主张定几条制度压一压;一种主张从思想教育入手,发动群众自己教育自己。两种意见那种正确呢?群众给了他们明确的回答。工人们说,规定一些制度是必要的。但是思想问题制度“卡”不住,命令“压”不倒,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靠毛泽东思想,靠实现人的思想革命化。有的工人说:只要办好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许多问题都能解决。根据工人们的意见,厂革委会开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工人们以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为武器,狠揭狠批中国赫鲁晓夫散布的修正主义谬论,在大批判中,革命职工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觉悟,结果全厂革命和生产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经过这次群众路线的学习以后,每当遇到重大问题,他们就请工人开会拿主意。请群众当先生,委员当学生,耐心地听取群众的意见,虚心地向群众学习,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再贯彻下去,与群众一道认真执行。革委会成员深深体会到,群众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理解得最深,对毛主席的战略部署跟得最紧。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革委会就能够时刻代表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整天和工人劳动在一起,汗水流在一起,这算不算密切联系群众?他们的体会是:和工人一起劳动,仅仅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开始;要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必须是:
跟工人真诚交心 工人才能和你贴心
革委会主任徐贵全同工人一起换了一天纱轴,累得腰酸腿疼,有人却背地议论这是“装潢门面”。副主任刘洪祥到织布车间劳动,原先工人们唠得挺热火,可他一进来就“冷场”了。这是为什么?革委会成员触动最大的还是副主任刘元吉三下织布车间的那件事。刘元吉是整经工人,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被选为群众组织的负责人,后来又被选进厂革命委员会。刘元吉选进革命委员会以后,就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永远扎根于群众之中。可是,当他第一次到车间的时候,心里很不自然。因为这里的工人,过去多数是“对立面”组织的。今天他到这里来劳动,事先曾暗暗地提醒自己:现在我是革委会副主任,无论如何也不能象过去那样对待阶级兄弟,不管说咸道淡,都要虚心地听。因此,他一进车间就主动地和工人们搭话,问机器怎样操作,怎样换梭子。可他问了几遍,人家都爱答不理的。就这样,他在织布车间干了一天“哑吧活”。
晚上,刘元吉躺在炕上,翻来复去睡不着,白天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但他没有责怪工人,而是从主观上找原因。最后他觉得病根在于自己没有放下架子。第二天一上班,他就象刚入厂的学徒工,看织布机上小穗不多了,就跑去搬小穗;看线断头了,就赶快去接线。就这样,刘元吉满以为这回可以把疙瘩解开了。没想到工人们还是把他当“外人”。病根到底在哪里?可把刘元吉难坏了。
刘元吉碰到的难题,不少委员也一直没有找到答案。厂革委会成立以后,新干部决心不离开车间,不脱掉工作服,永远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老干部吸取过去的教训,穿上工作服,走进车间,实打实凿地干活。可是,他们这样干了,有些群众为什么对他们还不热情呢?这简直成了猜不透的“谜”。
驻厂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看到这些情况,便建议革委会委员坐下来,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说:“现在也有一些人到工厂农村去,结果是有的有收获,有的就没有收获。这中间有一个立场问题或者态度问题,也就是世界观的问题。”毛主席的话,是指路明灯,这个“谜”解开了,革委会委员们深深感到,他们到车间参加劳动,只是身子到了群众中间,思想还没和群众见面。这样,不彻底改造世界观,汗水流得再多,心仍然和群众贴不到一起。要密切联系群众,就得把思想亮给群众,向群众交心,才能真正做到和群众心贴心。刘元吉的感受更深,他想,要使自己成为群众的知心人,就必须把心掏给群众。过去我对“对立面”组织的群众态度不好,现在认识得怎么样,群众不摸底,不把“私”亮出来,群众就不会信任。于是,他就主动地到车间亮思想,把过去的老底全抖落出来。不仅检查别人看到的缺点和错误,还亮了别人看不见的私心。为了得到更多的群众帮助,他还把自己的缺点写成大字报向全厂职工亮。刘元吉这种亮私不怕丑,斗私不怕疼的革命行动,工人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以后再去车间劳动,他们就从思想上把刘元吉编入了自己的队伍。
刘元吉是这样做的,其他委员也下到车间,把身子置于群众之中,把思想亮给群众。这样,工人从思想上了解了干部,把他们当成了知心人,有什么心里话也就愿意掏给他们了。 
既虚心地向群众学习,又做到了跟群众真诚交心,这该算不错了吧!他们说:不行!还必须做到:
敞开耳朵听取不同意见 不断改正工作中的缺点
正当棉织厂革委会的同志扬鞭跃马,阔步前进的时候,却从后勤组迎头飞来了一炮:“这叫什么革委会!旧规章制度还在层层卡人!”
这劈头盖脑的一炮,对革委会震动很大。多数人认为:这一炮轰得好,是革命职工对革委会的关心和爱护。但是,有的人想不通。他们觉得这是给革委会出难题、泼冷水。有的人则有委屈情绪,认为革委会是个新生事物,就是出点漏子也没啥了不起的。动不动就来一炮,以后还怎么工作?
对于群众的批评,特别是尖锐的批评,抱什么态度,这是坚持什么路线的大问题。为此,驻厂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又针对革委会对待群众意见的不同态度,建议他们到群众中去做调查,受教育。
群众的监督象一面镜子,照出了革委会工作中的缺点。他们亲眼看到机构重叠、手续繁杂的害处,认识到群众的意见提得正确。一方面向提意见的同志作了检查,另方面革委会还专门作了研究,坚决打破重叠的机构,并简化了审批手续,把“多元化”领导改为“一元化”领导。
到了这里,事情本来就结束了。可是宣传队的同志却抓住这件事,同革委会的成员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以毛主席关于群众路线的教导为武器,以“为啥听不进群众尖锐的批评”为题,进行了一场如何加强群众观念的讨论。革委会主任徐贵全深有感触地说:我听到群众尖锐的批评为啥总是不舒服呢?就是因为觉得自己是个“领导”,脑子里的“我”字挤跑了“群众”,意见过点火,就认为是跟自己过不去。实际上这是世界观问题,是相信群众还是相信自己的问题,是两条路线斗争在自己头脑中的反映。有的同志也说:毛主席一再教导我们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咱连群众稍为尖锐一点的批评都听不进去,那里还谈得上相信群众呢?
通过学习,委员们学通了一条道理:革命委员会建立起来了,不一定就完全是无产阶级思想当家,旧的习惯势力,资产阶级思想,还会通过各条渠道来腐蚀我们,要真正做到毛主席指出的“一个革命化的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就应该认真听取群众的批评,不断改正思想上和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才能永远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现在,通化市棉织厂出现了一派生气勃勃的局面,革命轰轰烈烈,生产热气腾腾。广大革命群众正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入地持久地开展革命的大批判,把这个厂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搞得好上加好!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