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从郝家赛生产互助中 得到些什么经验教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3-10
第2版()
专栏:

  从郝家赛生产互助中
 得到些什么经验教训
内邱县合作科
内邱三区郝家赛是一个比较富裕的村子,全村共有六十六户人家。该村互助组是一九四三年锄春苗时,在郝春光领导下组织起来的。阴历五月初麦苗早该锄了,但敌人一天天在清剿抢掠,闹的群众不敢锄苗。郝春光从训练班受训回来,正遇这情况,他即抓住了郝增福、郝福生两个积极分子进行活动,他俩同意后,由郝春光任组长,即开始互助起来。该村南岗就是敌人的据点,每天要到郝家赛一次,见人就抓,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采取了早晨午前去村北锄,午后即到村南锄,并带有家里老头小孩放哨站岗,就这样苗也锄了,也躲避了敌人的抓夫。群众看到他们这种活动以后,有人要求和他们一块干活,他们三人商量了一下,每人又吸收了两户,共有九户,就分成了三个小组,原来的三人为组长,活多就在一块,活少就分为小组活动。麦收一开始就发展十八户。在麦收中起到很大作用,互助组及时完成了自己的麦收,又包收了不少户的麦收。就这样贯彻到秋后才解散了。因群众看到互助好处,到第二年春天,春天挑粪开始,就自动要求伙担。还是以原来的组长为基础,在真正自觉自愿条件下,参加了二十多户,以地片地邻结成三五户不等的小组——总的还算三个大组——郝春光为总组长。又经过和大家商量,建立了记工记时等办法和会议制度。不管哪组都是每天黑了,评议劳力,一天一记,十天算一回帐。劳力规定的是一个整劳力一天十分,不论男女整半劳力,都是按活记工,按工记分。到了七月就发展到四十户,分成了六个小组,由于组织起来,克服了当时劳畜力的困难。到第三年(一九四五年)敌人走后,除了孤寡无劳力户,全部都参加了。这时郝春光学习了神头村的办法,编成了拨工队,下分两个排。形式的选举了拨工队长、排长等干部,又把未参加互助的十来户孤寡无劳力户,强制分配到各互助组里。这时群众都有意见,却不敢公开提。群众反映说:“咱村先前是互助组,现在成糊涂组了。”郝春光调到工作队以后,农会主席郝二小,又主观的取消了两个排长,从此互助小组也渐渐垮台了。到一九四六年春天,又重新号召自愿结合,结合成六个小组。仍强制的把孤寡户分配到各小组,并提出了一切都先由贫农做。到一九四八年为了开会和统计材料方便,又编成了五个大组,名义上是全村都组织起来了,实际上是一种形式。另外,除生产外,村里的其他人如讨论各种数字,分配代耕等都通过互助组,这样使群众认为“组织起来”是一种“公事”与负担。
得到些什么经验教训?
一、从该村互助组今昔情况中,可活生生地看出不研究农民生产特点,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主观主义的硬搬外村经验,和追求形式的数目字,对于生产互助的危害。再强制群众无代价的照顾孤寡,影响了群众的劳动情绪,认为“互助生产组织起来”,是一种负担,形成互助组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主要是组织生产互助的目的不明确,不了解组织起来是为了发展生产,一切应从刺激与提高生产力出发,也就是说组织互助必须是建立在“自愿两利”的基础上,互助组如果不是根据自愿和等价的原则,那就越组织的多越坏,组织越大越问题多,越维持的年代长而不散,就越脱离群众。
二、发动妇女劳力参加农业生产,必须有合理的评工制度,如笼统的把妇女一律当半劳力看,就是打击妇女劳力的生产积极性,该村互助组在评工上,是以活记工订分,这对鼓励妇女参加生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今后发展生产互助,首先应广泛的宣传互助政策,公开强制组织的互助组,可自由解散重新自由结合,对于过去的强制命令作风,干部可作公开检讨;并引导群众从研究本村互助组的历史实例中,分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了,认清互助生产的好处,明确互助政策,以提高干部与群众。同时过去互助组遗留的问题(比如无代价照顾孤寡等)也应及时加以解决处理,会鼓励农民互助生产的情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