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破除迷信 创造奇迹——记新汶矿务局中心医院给七岁儿童断臂再植成活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8-06-24
第3版()
专栏:

破除迷信 创造奇迹
——记新汶矿务局中心医院给七岁儿童断臂再植成活的事迹
年初的一天下午,矿区上班的汽笛刚响过,中心医院来了一位重伤员——断臂的七岁儿童陈爱国。
事情发生在当天午饭后,天真活泼的小爱国,手持鞭子,在张庄矿区无极绳回轮盘前玩耍。鞭子被卷入了回轮盘,小爱国伸手去取,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左上臂中下三分之一处,被轮盘轧断,半截小胳膊掉在一旁。
把手术室变成斗私批修的战场
当矿区的工人和孩子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医院手术室的时候,短短的几分钟内,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立即投入了抢救的准备工作。
主治医生张兴倜、缪亚遒来到手术台前,仔细观察小爱国的伤情:孩子面色苍白,满额冷汗,离断的手臂已变得冰冷、蜡黄。他们不禁犹豫起来,小声议论着:“老缪,还记得吧,去年我们接过两个断肢,效果很不理想……”“是啊,小孩胳膊细,接起来更难呀!接不上事小,危及生命事大。断肢再植,上海等大城市作过,可咱们哪能比得上人家!”
完成这项复杂的手术,确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更要看到:通过落实毛主席的一系列最新指示,外科手术室的同志的思想面貌焕然一新,而且这里医生作这类手术是有些基本功的,……那末,是被困难吓倒,还是发扬勇敢战斗的精神去战胜困难?在医护人员的脑海中,展开了“敢”与“怕”、“公”与“私”的搏斗。
正在这紧要关头,军医朱学华同志带来了军管会党委的指示:党委要求你们,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这次手术当作政治仗去打,要战胜一切困难,把孩子的胳膊接上去,为人民立新功!
朱学华满腔热情地对大家说:“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我们应当在自己内部肃清一切软弱无能的思想’。我们要听毛主席的话,向人民负责,敢于打破旧框框、洋教条,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攀前人没有攀过的高峰。”
毛主席的教导,大破了一些医护人员畏难、自馁和怕负责任的消极思想,大长了他们排除万难、争取断臂再植胜利的勇气。
手术迅速开始了,第一关就是麻醉。小爱国这时已处于休克状态,全身麻醉有一定的危险性。麻醉医生李明水,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他默念着毛主席关于“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的教导,聚精会神地滴点着麻醉剂,使孩子安全地进入了熟睡状态,为手术顺利进行铺平了道路。
手术最大的难关是吻合血管。缪亚遒、张兴倜医生亲自动手,施庆德、李德明医生紧密配合,首先找血管,远端断面上的几条主要血管很快就找到了,而近端断面上的几条主要静脉还没有找到。为了把主要静脉找出来,大家以“愚公移山”的决心和“只争朝夕”的精神,细致地寻找,终于把静脉找到了。紧接着医生们就开始进行肱动脉的吻合。肱动脉虽然是比较粗的一条,但直径也只不过火柴棍那么粗,在这样细小的口径上,就要缝上八针,每缝一针,护士要穿一次线。
担任穿线的护士李永祥,眼睛近视,但她怀着火热的阶级感情,捏着小如蜜蜂足的月形针,细心地穿着细如蚕丝的尼龙线,及时地保证了手术的需要。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第一条血管终于接通了。当医生将血管夹子一松,干扁扁的血管立即显露出来,重新有了搏动,蜡黄、冰冷的断臂又渐渐变得红润起来。这时手术室内的同志,个个充满着胜利的喜悦。
在困难的时候要提高勇气
可是,就在他们接通最后一条静脉的瞬间,又发生了意外的事情——肱动脉发生了栓塞,刚刚接上的断臂又凉了下来。这时,手术已经进行三个多小时了,从理论上讲,在常温下离断的肢体,超过六小时不接通,即使再植也无法成活。这时候,如果不接,孩子的断臂就没有救了;如果继续接下去,时间一拖长,不但断臂不能接上,小孩的生命也有危险。手术继续进行下去呢?还是停止下来设法保全小孩的生命呢?闻讯赶来的朱学华军医,和大家一起急迫地思考着,商量着。就在这关键时刻,毛主席关于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的教导,给朱学华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他果断地向医护人员们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刚才大家已经把血管接通了,这说明吻合血管是不成问题了,现在大家需要的是提高勇气,冷静地找出血管堵塞的原因。”
缪医生当场表示:一次接不成,接二次,二次不行三次,一定要“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就这样,大家又转入寻找造成血栓堵塞的原因。原来是血管“清创”不够彻底,同时血液还未肝素化(血液肝素化后,吻合处不易形成血栓)。问题找到了,他们立即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把第一次吻合的血管创面剪了去,取出血栓,重新缝合起来。肱动脉终于再一次接通了,那只已经凉了下来的断臂,又重新发热了。
接着,又经过医生们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努力,终于在血肉模糊的创面上把薄如蝉翼的神经膜找到了,把一条条神经也一针针地缝合好了。经过六七个小时紧张战斗,小爱国的胳膊终于接上了。医护人员和手术室外的群众,个个欢喜若狂,人人奔走相告。孩子的家长激动得热泪盈眶,仰望着毛主席画像,半天才说出了一句话:“毛主席是俺们的救命恩人!”
再接再厉争取最后胜利
孩子的胳膊接上了,并不等于接活了,要保证它的成活,还有许多工作要跟上去。医护人员成立了抢救小组,迎接新的战斗。
没有预见,谈不上领导。抢救小组预料小孩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是水肿,二是感染。针对这些问题,他们做了重点研究和准备。预料的问题果然发生了。手术后的当天夜里就出现了水肿,到第四天达到了高峰,小爱国的手臂肿得圆鼓鼓的。目睹这种情况,大家十分焦急,如果让水肿继续发展下去,不但再植手术会失败,甚至要危及小孩的生命。那几天,抢救组的会议开了一次又一次,积极寻找对策。根据上海第六医院断肢再植的经验,发生水肿后,可以在患肢上作多处小切口,以达到减压的目的。但是,这样做,容易引起感染。尤其是医院的条件差,更不能保证不发生感染。抢救组遵照毛主席关于“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决心找出一条既不切口又能消肿的办法来。最后,大家想出了如下措施:加强政治责任心,日夜看护,每天病房消毒,严密观察伤情;用手轻轻抚摩患肢,促进血液循环;抬高手臂,加快血液回流;拆除断肢吻合处较紧的缝线,减轻压迫。实践证明,这些办法是行之有效的,水肿逐日减轻。
由于全院同志有机配合,同心协力,经过十几天的日夜奋战,终于战胜了水肿,通过了最后一道难关。后来,又安全地进行了植皮手术。小爱国的断臂完全成活了,并且逐步恢复了功能。现在,骨骼已基本愈合,腕关节已能自由伸屈。
每天清早起床,小爱国在护士和家长的带领下,向毛主席敬礼,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尽情欢唱“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接肢一个月后的小爱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