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战斗剧社活跃在西北前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6-15
第4版()
专栏:

  战斗剧社活跃在西北前线
林杨
     (一)配合实际的演出
第一野战军战斗剧社每到一个部队演出前,先请该单位首长做思想教育情况的介绍。根据当时当地的问题,搞创作的同志,就马上有计划的到班、排、连下层去搜集材料,赶写小戏、唱词、小调,以便配合该单位的工作。如在独一旅解放团,为了配合该团的诉苦教育,连搜集材料到写作排演,一天半中就演出了小秧歌剧“秦德明的诉苦”;在解放旅则用河南坠子、大鼓、演唱了诉苦典型“李华成”“张德明”,这些都推动了该单位的诉苦运动。在新四旅七七一团演出时,就用小调歌唱他们抗日时期在冀南坚持敌后英勇斗争的历史,在三五九旅七团,就歌唱他们开辟“陕北江南——南泥湾”的生产,歌唱他们抗日战争中伟大的南征……当把这些部队历史上的光荣传统,和战斗作风演唱以后,政治干部马上组织战士开讨论会,新老战士都以自己是这部队的一员,而感到无上的光荣,这样提高了思想认识,鼓励了为人民立功的英雄气概。在三五九旅八团演出时,正遇部队由黄龙山丽反击战后胜利归来,剧社就用快板,演唱他们胜利歼敌中的英雄和战斗功绩。在二纵队野战医院,就表扬那里的模范护士和休养员……这种小型创作和演唱,由于时间的短促(几个钟头最多半天)不免有点粗糙,但因为和当时当地的实际结合了,又是以群众熟悉的形式演或唱,所以得到了广大战士干部的热烈欢迎,二纵队李教导员说:“你们的这些小戏和演唱,和我们指导员上几十次政治课一样……”。
除以上节目外,并演出表现共产党员伟大气节的“女英雄刘胡兰”(五幕十三场新歌剧),表现保卫延安阻击战中,解放军英勇机智顽强战斗作风的“九股山的英雄”(五幕九场话剧),和“我又回到八路军”、“家信”,及军歌联奏、民歌联奏、胜利进行曲等。这些节目颇得观众好评,尤其“女英雄刘胡兰”受到广大战士干部的普遍欢迎,如独四旅七七一团看戏后,各营连排班以至个别同志,给剧社写了二三十封信,其中机炮连全体的信上说:“同志们都自发的联系起刘胡兰,检讨自己的缺点,大家一致的呼声,要为刘胡兰报仇。”(摘原信)二旅看戏后并通过了一个“为刘胡兰报仇”的决议(载于晋绥日报),一纵战士并成立了“为刘胡兰报仇小组”……等;“九股山的英雄”也受到广大战士干部的欢迎,三五九旅七团九团战士看戏后,联系自己检讨战斗中的决心和互助,班排干部检讨自己领导作风,大家讨论要学习戏中李班长……。××部吴科长,分析这戏引起这样效果的原因说:“这个戏为什么受到战士的欢迎呢?因为他表现了解放军的英雄、机智,顽强的战斗作风,这些正是今天部队学习的方向………”
    (二)行军路边诗
戏社跟随部队,执行战斗任务,全体同志分散到各团,帮助政治工作。大家在行军中,抢着为战士扛机枪,背迫击炮,扛弹药,挑行军锅等。为了配合行军中的政治工作,九团的工作小组,开展了“行军路边诗”的活动。同志们和部队一样,每天行军八九十里,队伍宿营休息了,大家还不顾疲劳,连夜和军政干部开会,研究当天行军中及明天可能发生的问题,根据这些来进行写作。第二天队伍还未出发,他们就在前面走了,走到那估计战士们要喝冷水的水泉边,就用石头压住一张大纸,上写着大字的诗歌:“少喝冷水少生病,喝了冷水肚子疼”。有时路上发现问题,临时就在路旁写作,如往石堡镇途中,见有个别战士,不注意抛撒了小米,就在那地方写了这样的诗:“人是铁饭是钢,大家保存好米粮,这是人民的血和汗,叫咱吃了打胜仗。”当部队走到大山脚下,在路口就有这样的诗:“这个山不算大,大家加油往上爬,走在前头坐飞机,落在后边背王八。”战士们见了,就互相热烈的吼喊起来:“不要当王八呀!”大家在这种愉快活跃的情绪下,爬过了大山,向目的地继续前进。
    (三)战斗中“唱英雄”
布置战斗前,剧社男女同志,以旅直属队和各团为单位,适当配备戏剧、音乐、创作人材,组成工作小组,分赴连队,用“唱英雄”的小型文艺活动,配合战斗前的政治动员。如去年秋天,正值我大军团攻太原,胡宗南一面空运弹药、给养给阎锡山,一面抽出四个师的兵力(三十六师是其中主力师),妄想渡黄河,经晋南去援助太原,我军就在黄龙山丽,展开了反击战,剧社在三五九旅的战斗动员的大会上,用南方小探妹调,唱出了“消灭三十六师”,内容是:(一)阎锡山眼看要完蛋,要求老蒋来增援,来了三十六师呀!哎哟,要进黄龙山。(二)咱们彭老总(战士们对彭副总司令亲敬的称呼)计划高,天罗地网安排好,瓮中捉王八呀,哎哟,保险跑不了……。”在旅直工作的剧社女同志,当旅首长作战斗动员报告后,唱出了旅部电话排、通讯排应该如何配合歼敌任务的歌曲。
在晋北俱洛堡和陕北黄龙山中,由于打游击战,部队在战壕里等待敌人,剧社就用“唱英雄”形式,到山头去为战士演唱,配合当时战场政治工作,并排选短小精悍的秧歌剧,到工事后边较隐蔽的地方演出,慰问战士们的劳累。
战斗打响了,就到战壕里和堡垒中去工作。如大同战役时,在三五八旅的工作小组,和旅上几个同志,组织起小型战地宣传队,十一二个人活跃在火线上,用歌唱表扬英雄们的事迹,介绍战斗经验。战士们对这种战士战壕演唱,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亲密地拉着剧社同志的手,要求再唱或教给他们。当演唱正式结束时,还进行简短的战场鼓动,战士们总是这样表示:“……为了多谢同志们的慰问,我们用坚决完成战斗任务来回答你们……。”
这种“唱英雄”的小型文艺活动,可以随时随地的展开(在各种会议前后,点名,游戏,行军休息中均可进行),大至以团营为单位,如在八团,为了配合团的庆功大会,剧社六个同志组织了歌唱英雄模范晚会,用河南坠子、大鼓、快板、民间小调演唱了特等战斗英雄陈志德等十几个功臣的事绩。小至以班排或几个人为对象,随时根据班排材料写词演唱。有时战士也编唱起来,如七一八团战士,都会编唱自己连里的英雄模范,这个连搞伙食的事务长,两年内曾选为三次模范,受战士干部普遍的敬爱,就把他编歌来唱:“同志们!细听我来讲,三营机炮连有一个事务长,他的名字叫刘美,外号老事务长,伙食搞得真漂亮……”炊事员同志们,听到战士对事务长和伙食的赞美,大家笑迷迷的工作得更起劲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