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洋为中用的光辉样板——评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8-08-14
第5版()
专栏:

  洋为中用的光辉样板
  ——评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
  高长音
三年前,在我们敬爱的江青同志亲自培育下,崭新的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诞生了!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属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交响音乐。它生动地塑造了无产阶级崇高的英雄形象,热情地歌颂了毛主席人民战争的伟大思想,昂扬地奏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凯歌。
雄壮的管弦乐伴随着震天的锣鼓,揭开了交响音乐《沙家浜》的序幕。红色的天幕上出现了金光闪闪的八个大字:“人民战争胜利万岁”。多么伟大的思想,多么鲜明的主题!
毛主席教导我们:“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还是贬低甚至取消革命的武装斗争,这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同中国赫鲁晓夫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一个根本分歧。
在京剧《芦荡火种》改编为京剧《沙家浜》的过程中,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英明地指示:要突出武装斗争,体现人民战争思想,要加强正面英雄人物形象。而中国赫鲁晓夫的干将彭真、周扬等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却公然对抗,叫嚷什么“火药味太浓了”,企图将《芦荡火种》搞成什么《地下联络员》,完全取消武装斗争。江青同志率领革命文艺战士英勇斗争,粉碎了这批反动家伙的罪恶阴谋。京剧《沙家浜》终于突出了武装斗争,形象地表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真理。
交响音乐《沙家浜》在京剧《沙家浜》的基础上,增加了交响乐的特色。在它所增加的序曲和终曲的合唱中,军民高唱“挥战刀举长枪全民武装”,“敢斗争敢胜利紧握枪”,鲜明地揭示了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新四军军歌的运用,《十八青松》和《奔袭》一场中的合唱,以及战斗场面音乐的描写,有力地塑造了赤胆忠心、英勇善战的新四军战士的英雄群象。在集中表现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崇高的精神世界的几个唱段中,由于交响乐队伴奏的烘托,合唱的陪衬,特别是军歌和《十八青松》音乐主题的穿插,使得郭建光和战士的集体形象结合起来,因而变得更高大,更感人,更有代表性。这些英雄形象的塑造,有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有力地体现了毛主席要突出武装斗争的光辉指示。
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交响音乐《沙家浜》《鱼水情》一场中,沙奶奶与郭建光亲切、真挚的对唱,以及战士们活跃、热情的伴唱,把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亲如一家的革命情谊,刻画得多么淋漓尽致!当鬼子汉奸进占沙家浜后,郭建光和战士们在芦荡想的是“村镇上乡亲们要遭祸殃”,“阶级仇民族恨燃烧在胸膛”;而阿庆嫂和乡亲们在村里想的是“亲人们粮缺药尽消息又断”,“十八个人都和我骨肉相连”。这里,京剧是两段独唱,在交响音乐中加进了合唱,进一步表现了人民和子弟兵深厚的血肉相连的阶级感情。为了掩护和支援子弟兵,地下联络员阿庆嫂勇敢沉着,智斗汉奸胡传葵、刁德一;为了掩护和支援子弟兵,沙奶奶不畏强暴、视死如归,满腔怒火痛斥汉奸卖国贼!阿庆嫂和沙奶奶的高大英雄形象,代表了“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交响音乐《沙家浜》以感人的艺术力量体现了这个真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不但否认抽象的绝对不变的政治标准,也否认抽象的绝对不变的艺术标准”。交响乐政治内容的大革命,必然引起艺术形式的大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在创作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敢不敢打破外国资产阶级给交响乐制定的条条框框?能不能大胆创造新的艺术形式以尽可能完美地表现革命的政治内容?中央乐团的革命文艺战士,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在江青同志的谆谆教导下,坚决走自己的路,打破了资产阶级交响乐的框框,解放了交响乐,创造出了无产阶级交响音乐的新形式。
交响音乐《沙家浜》成功地发挥了交响乐队的特长。交响乐队这个武器本身是好的,特别是由于有一组完整的铜管乐器,使整个乐队的演奏气势雄伟,刚劲有力。交响乐队的表现手法也有不少优点,比较长于描写战斗场面,表现自然环境和烘托激昂的情绪。交响音乐《沙家浜》创造性地运用了新四军军歌的曲调,不仅作为序曲和终曲的重要部分,而且以主题贯串的手法穿插在各个段落,极大地加强了新四军的英雄形象。在《奇袭沙家浜》一段中,新四军军歌的曲调以交响乐队所擅长的展开手法,伴随着高昂的军号声,在激烈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变化,把一场惊心动魄的解放沙家浜的战斗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在《坚持》一段中,交响乐队不但描绘出了风雨交加的自然环境,而且通过铜管乐器奏出的《十八青松》音乐主题的贯串,表现了十八位伤病员与暴风雨英勇搏斗的壮丽情景,深刻地刻画了他们革命英雄主义的崇高精神境界。
交响音乐《沙家浜》在运用乐队配器方面,也有独到之处。《智斗》一场中有一段阿庆嫂和胡传葵、刁德一三人的“背供”,三个人三种身份,三种地位,三种表演:表现胡传葵的凶恶和愚蠢,乐队用低音铜管伴奏;表现刁德一的阴险毒辣,乐队用带弱音器的小号的怪诞音色伴奏;在正面人物阿庆嫂的伴奏乐器中,则突出高音木管的明亮音色,和反面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段的配器安排,爱憎分明,恰到好处,把正反面人物的不同面貌突出地表现出来了。
交响音乐《沙家浜》在试验中西乐队结合方面,也获得了不少成绩。交响乐队乐器和民族乐器,各有所长,只要运用得好,都是可以用来为革命服务的。在《坚持》一场中,郭建光独唱的一句西皮导板“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配用唢呐伴奏,显得格外嘹亮,格外挺拔,很有特色。《鱼水情》一场,郭建光歌颂祖国大好山河的一段唱,高音弹拨乐器和竖琴、长笛相配合,生动地描绘出“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的“锦绣江南鱼米乡”的景象。
交响音乐《沙家浜》冲破了资产阶级交响乐关于合唱的框框,使合唱和京剧、交响乐队很好地结合起来。《坚持》一段中的《青松》合唱,发挥了混声合唱的威力,并且处理成复调,加以重复,各声部此起彼伏,相互呼应,气势雄伟,使得十八位伤病员的英雄群象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在《授计》一段里,将原来京剧中阿庆嫂思念伤病员的独唱,改用女声合唱和伴唱,深刻地表现出阳澄湖畔的群众都在关心着芦荡中的新四军伤病员,将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表现得非常真挚,非常感人。
交响音乐《沙家浜》既保留了京剧的唱腔、过门、打击乐的特色,又和交响乐队、合唱等表现形式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交响音乐《沙家浜》所特有的风格。这就不但为交响乐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而且为京剧用交响乐队伴奏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交响音乐《沙家浜》在声乐艺术上也进行了革命。西洋唱法注重声音,民族唱法比较注重字,两种唱法各有优缺点。好的演唱应该吸收中外唱法的一切优点,加上自己的创造,达到“声情并茂”,具有民族的特色。交响音乐《沙家浜》的歌唱演员过去都用洋唱法,和我国民族风格距离很大,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阻力,以京剧演员为师,吸收了京剧唱法的优点,加以创造,突破了中外传统的假声唱法,将假嗓和本嗓结合起来,沿着江青同志指出的声乐革命的道路跨出了第一步,获得了巨大的成绩。
交响音乐《沙家浜》是无产阶级文艺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艺术明珠,是贯彻毛主席“洋为中用”方针的光辉样板。它以“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显示了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无比威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