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武汉经济状况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6-16
第4版()
专栏:

  武汉经济状况介绍
廖季立
武汉地处我国本部的中心,顺汉水北上可至陕西、甘肃;顺长江西上经沙市、宜昌可通四川;顺长江东下经江西、安徽、江苏而至上海;顺湘江、沅江可通湖南、贵州。武汉又扼全国铁路的中心,沿平汉路北上经河南、河北、平津可直达东北;沿粤汉路南下可通广东、香港。自古称为“九省通衢”。由于它所处地位的优异,武汉特别是汉口,遂成为国内五大商埠之一。在抗战前,依一九三六年统计,汉口对内贸易占五大商埠(上海、天津、广州、青岛、汉口)的第二位,每年集中汉口的棉花达二百万担,占全国棉产第一位的湖北上市棉花的百分之七十五;每年集中的小麦占鄂豫湘三省全部出售量的百分之五十二。对外贸易虽不如上海、天津、广州与青岛,但以茶叶讲,汉口为三大茶市之一;以桐油讲,经过汉口出口的占全国总出口的百分之二十三至四十。依同年统计,对内对外贸易总额,汉口占五大商埠的第三位。
武汉同时又是早有基础的一个轻重工业的城市,它并具备了充分发展的条件。抗战前,武汉共有工厂五百一十六家,工人四万三千余人。其中有机械工业一百五十个单位,纱厂六个单位,有纱锭二十七万余枚,麦粉厂十七个单位,电厂十个单位,此外有钢铁厂、兵工厂、水泥厂及烟草公司等。这些工厂所用原料大部取给于武汉附近,因此借资源的充裕,又使武汉工业同时向轻工业与重工业同时发展。
但是,抗日战争以后到现在,武汉工商业已发生显著的变化。其原因是:抗战初期武汉内迁工厂达二百二十三个单位,占当时全国内迁工厂四百五十二个单位的一半,其中规模最大的为纺织业,厂数最多的为机器业。这些内迁以及未迁的工厂均有严重损失。而在沦陷期间,因日寇在武汉疯狂抢运物资,又加重了对武汉工业的打击!迄至日本投降后,蒋匪又贪婪无厌,进行无止境的搜刮、压榨,以作反人民的内战,又给武汉工业以沉重摧残!这样遂使武汉工商业一落千丈,凋敝零落,远非昔日可比了!
虽然如此,武汉现在还不失为全国工商业重要城市之一。据一九四七年伪方调查,武汉大小商业二万六千余家,工厂四百五十九家,工人二万一千余人,其主要工业计有:
食品业 八二家
纺织业 三九家
化学工业 三三家
五金工业 二一家
电工器材 一四家
交通用具 二二家
机械工业 一九○家
这些工业的现有设备其每月生产力计:
面粉 三五三,六七三袋(加工)
白米 二四,二五五石(加工)
棉纱 五,七一六件
棉布 一四,四六二匹
布匹 一,六七二匹
卷烟 七,六○○箱
火柴 三○○箱
肥皂 七五,四七六箱
玻璃 四八○吨
动力机 十七部
食品加工机 一,○六二部
其他作业机 三六六部
金属用品 三七吨
灯泡 四○,○○○只
干电池 二○,三八三打
这些工业每月所需原料,以主要的计:
谷及糙米四一,九二六市担
小麦二四一,六二九市担
棉花 二三,九五五市担
烟草 八,四八二市担
铁 一,五五二吨
(注:上述工业均未包括军事工业及武汉附近之煤、铁、钢、电力、水泥等。)
由此可见,现在解放了的为人民所有的武汉,仍然拥有宝贵的遗产的。在这个遗产的基础上,在我们这一代一定会把它建设得比任何时期更繁荣,更美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